北京青年报:狂暴印度洋 谁惹怒了你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端离岸几公里处的海底,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引发强烈地震,继而引发巨大的海啸引起连锁反应,7个亚洲国家和1个非洲国家受到海啸重创。为受灾国家损失的1万多条生命扼腕痛惜的同时,一个问题油然而生:谁惹怒了印度洋? 最新的一种说法可能让人诧异:上星期澳大利亚岛州塔斯马尼亚附近的一次相对小型地震可能是罪魁祸首,印度洋板块就这样被触动。 ■小灾惹大祸? 澳大利亚地质学专家茨韦坦·西纳迪诺夫斯基说,本月23日在印度洋南部塔斯马尼亚岛和麦夸里岛之间发生的里氏8.1级地震就是26日里氏9.0级大地震的前兆。 对于26日发生的地震,一名科学家说,地壳板块互相猛烈挤压,在海底造成一个高10米、长1200公里的隆起地带。 英国地质勘察研究所地震学家戴维·布思说:“这就像在海底划动一支巨大的桨……一个巨大的水柱在移动,数十亿吨的水柱。这是巨大的搅动。” 布思说,海浪以平均每小时800公里的速度移动,可能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斯里兰卡,造成惨重人员伤亡。 布思说,因为可以称作海啸的浪潮在印度洋鲜有发生,这个地区不像太平洋沿岸国家那样建立适当的海啸预警系统,警告可能受到海啸袭击。今年9月曾有一名澳大利亚科学家建议建立印度洋预警系统,但这需要一年时间。 布思说,印度洋沿岸居民也不像太平洋沿海居民懂得辨认浪潮袭来信号,这种海潮后撤异常迅速、发起地点也离岸非常远。 布思说,地震发生在两个厚重地质板块相互剧烈挤压的地点。他解释道,印度洋板块逐渐受到苏门答腊地下板块的挤压。苏门答腊属于欧亚板块的一部分,挤压速度近似于人类手指甲生长的速度。 “这种渐变不是平稳发生。”布思说。板块边缘的岩石互相挤压,能量积蓄了几百年。这就像“拉长一根松紧带,当岩石承受不住压力,那么沿线所有的石头都会动起来”。 当海浪在海洋深处移动,也许在海面上根本无法察觉它们的存在,但当它们接近陆地,海水越来越浅,巨大的水波被迫浮出水面,海浪越来越高。“到岸时,海浪可以达到10米高。”布思说。 ■排名前四大 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定26日地震为里氏9.0级。布思说,英国地震专家测定的这次地震震级为里氏8.6级。他说,地震在全球的反应不同,经常需要些时间确定精确的震级。美国地质勘探局说,这是美国阿拉斯加1964年发生9.2级地震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根据震级将这次地震列入有记录以来的前四大地震。26日大地震之后,至少还发生过6次强烈余震,其中一次为里氏7.3级。“整个地球都在震荡。”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恩佐·博斯基告诉意大利国家电台。他说,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万颗二战期间日本所遭受的原子弹,这种强烈的震撼甚至影响了地球转动。意大利国家地震中心主任亚历山德罗·阿马托说,地震影响地球旋转有可能,但他不知道这是否由最敏感的设备测定。 印度尼西亚是著名地震多发地带,周边分布着一系列断层,但科学家们无法预测何时会发生何种级别的地震。 ■不会影响中国 这次地震波及范围异常广阔,与震中相隔数百公里的新加坡、泰国北部的清迈和孟加拉国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布思说,他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办公室中,也有仪器察觉很小的震感,当然这些震感还不大可能让英国人直接感受到。他说,能够获得发生在遥远地域巨大地震的读取数据,对于科学家来说非比寻常。 中国地震局有关负责人27日就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6日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回答提问时说,这次地震引起的海啸影响最大地区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不会对我国造成影响。 (北京青年报:庄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