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感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该拿什么来陪护我们的大病父母 [复制链接]

1#

老人住院,孩子忙,老伴陪床,等住院的老人出院,陪床的也差不多累倒了;不想拖累远在外地的孩子们,生了重病的老人隐瞒病情,甚至想着长痛不如短痛,放弃求生欲望……老人生病,本是最渴望孩子陪护在身边的时刻,然而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不少患大病重病的老人,却经历着“无子式”的陪护,那些克服困难尽量陪伴老人的子女,很多也苦不堪言。从今年2月份起,全国、省市层面密集出台相关*策、举措,为养老助力。

得了重病,儿女却不在身边

没人陪,化疗都不敢喝水

老苏,74岁,肺癌手术一年后,在肺部又发现转移的癌细胞,于是化疗。老苏老伴儿前几年去世,唯一的儿子在外地工作。每次化疗,老苏都是一个人。

“手术的时候孩子就是专门请假回来的,孩子领导已经不痛快了,化疗决不能再拖累孩子。”病友化疗基本都有人陪着,老苏的状态还不错,跟大夫护士们又处得挺好,一个人化疗也坚持了好几个疗程。

老苏每天化疗输液的时间都很长,如果要去卫生间,必须有人帮忙举着吊瓶,可他无人陪床。实在憋不住的时候,老苏会请旁边病友的孩子帮一下忙,但他实在不好意思老麻烦别人,最后只能少喝水甚至不喝水。

不喝水的老苏,化疗恶心也不想吃饭,他也曾经订过外卖想着多少吃点儿,但是饭还没吃,闻着味儿就开始反胃,后来干脆也就饿着。

化疗虽然痛苦,但是老苏说自己还能忍,他最害怕的就是复查,每次一个人面对复查结果的时候,他的心都会紧张地疼。“我害怕转移到骨头,转移到头上,转移到肝上。”老苏说,如果自己化疗着,身体还一直还比较稳定的话,那就坚持,能多活一天是一天,如果再转移病情复杂的话,自己也不想再使劲折腾了,就那样吧,折腾不起了。

像老苏这样患了大病却要孤独面对的老人,医院并不少见。比老苏幸运一些的,是那些还能有个老伴儿陪床的老人。

“现在不少老人生病住院,不是孩子陪床,几乎都是老伴陪床,住院老人出院了,陪床的老人也累得差不多了。”说起老年人生病住院的事儿,医院内科副主任戴丽娜颇有些感慨。

从戴丽娜接触的老人来看,老人住院不麻烦孩子,有的是心疼孩子,怕孩子耽误工作,不叫孩子陪床,有的是因为孩子实在太忙。

“我们病房前一阵有个肿瘤病人,老伴身体不好,经常是他住院的时候,老伴也在外院住院。”戴丽娜说,在他能自理的时候,除了做化疗,医院。有时候孩子送饭,不能送的时候自己从食堂订点儿或者是孩子给订外卖。

等到老人不能自己照顾自己了,孩子没办法,只能放弃自己的工作来照顾父亲,然后趁着白天没太有事的时候送外卖,很辛苦。

怕连累外地孩子自我放弃

朱先生兄弟姐妹三个,老家在陕西。他们全部考上了大学,在三个不同的城市成家立业,只有父母留在陕西老家。

三个孩子虽然不能经常回家,但会时常给父母打电话。有几天,家里电话都是他们姑姑接的,说他们父母忙。几个孩子觉得不太对头,使劲盘问姑姑,姑姑终于说了实话,原来他们的母亲生病住院,情况很不好,但是不让告诉孩子们。

知道真相的朱先生,订了第二天一大早的飞机赶回老家。医院的老母亲,已经不能吃喝、不能下地了,连眼睛也睁不开了。

原来,身体不太好的老母亲,有一天打了一个喷嚏后,突然半边身子不能动了。医院,除了挂吊瓶也没有别的处理措施,老人住了一周院,没有任何改善,情况越来越糟。

老人不让告诉孩子们,说这种情况就是救回一条命,也是瘫在床上拖累孩子,还是走了吧,孩子们心疼也就心疼一阵,医院里熬日子。

朱先生几经周折将老母亲接回青岛。经过半年多的治疗,老人恢复得很好,离开青岛坐飞机回家时,在机场快步如飞。朱先生不敢想,如果当时不是因为连续几天姑姑接电话露出破绽,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

44岁的李先生最近半年一直陷入自责中。他在东北的老父亲一年前查出癌症,那时,他家老二刚出生3个月。知道父亲患癌的消息后,李先生连续几晚睡不着,在想要不要把父亲接到青岛来治疗。但是,被两个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他,还是没能开口,而老父亲也很默契地什么都没要求。

老人在老家吃点儿中药控制病情,坚持半年就走了。“我爸都没住院,他是不舍得再让我花钱。”李先生一直在想,如果自己把父亲接到青岛来治疗,父亲是不是不会这么早就离开。

长期陪床,那些辛苦的子女

朱丽的父亲两年前得了尿*症,得病时87岁。老人的人生小目标是要活到99岁,为了满足父亲的心愿,朱丽这两年里一次次将父亲从*门关拉回来,她说自己真的很累。

患尿*症后,朱丽父亲已经几次情况危急,每次打抢救,虽然人救了回来,但身体却一次次越来越差,直到后来生活无法自理。

今年春节后,因为低钾低蛋白造成水肿,医院。在医院补钾后,能透出水了,渐渐消肿。正觉得难得诸事顺利,医院例行检查又发现腹腔感染,医生对症下药后,感染很快控制住了,白蛋白回升。打算出院时,老人又突然发烧39摄氏度,打退烧针,吃消炎药。春季感冒的人太多,医院里人来人往,长期卧床的老人非常容易被传染。于是,老人又住了一个月的院。

对于尿*症患者来说,除了重急症时的住院治疗,还有日常的透析。透析一般分血透和腹透两种,朱丽最后给父亲选了大家不常用的腹透。选腹透的原因是,医院近,医院做透析,而且还要严格控制饮食,否则钾高容易导致猝死。

对朱丽来说,让老父亲严格控制饮食太难了。得了尿*症的老父亲,坚信自己没病,医生说有病,都是想骗他的钱,而自己的女儿是因为愚蠢才相信医生的话给他治疗。如果再让他控制饮食,他肯定更不干。

但是,看似对控制饮食要求不严的腹透,实际操作起来情况也很复杂。尤其是老年人,时不时感个冒、拉个肚子,腹透情况马上就变化。一不吃饭,如果还按正常的透析次数透析,马上血液中钾的含量就变低。一低钾更没胃口,有人还恶心。持续下去电解质就紊乱,透析更不出水,水肿,医院不远了。医院住院是要排队的,一时排不上号,就离打不远了。

朱丽说,那些陪伴尿*症父母的孩子们,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蔡医院透析时,在家属等待区认识的。朱丽初识蔡姐时,蔡姐的母亲因为高钾打进的ICU抢救,已经在肾内科住了2个月。病情稳定了,大夫一直催出院,可蔡姐家住6楼,用轮椅上下楼,要2天血透一次,她自己医院里。

在医院里一个人也照顾不过来,蔡姐就请护工,护工每天的费用要多元,她母亲的退休金每月只有多元,根本不够用。“母亲住院的压力,钱的压力,那一阵,蔡姐都要抑郁了。”朱丽说,蔡姐是个很坚强的人,但患尿*症的母亲,确实累着她了。

和蔡姐母亲同病房的病人,独生女定居美国,生了俩孩子。去年病重叫女儿回来,女儿带着两三岁的小孩子回来,回来没多久,旅途劳顿,水土不服,两个人都病倒了。后来女儿的美国丈夫带着放假的大孩子也飞了回来,大约在国内待了三个多月,等老人的病情稳定了,一家四口才又飞回美国。朱丽和蔡姐她们都不确定,如果老人下次再病重,女儿一家会不会再这么飞回来。

朱丽母亲住院的地方,有个众人口中的大孝子,为了陪护患尿*症的母亲,他辞了工作,跟老婆也离了婚。“我本来有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