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感染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急性缺血性肠病,俗称肠中风,需要及时识别
TUhjnbcbe - 2023/7/2 21:01:00

#健康好文百里挑一#

脑部血管突然发生阻塞或出血,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引起脑组织损伤,称为脑卒中,也叫中风,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实际上,身体上有动脉血管的位置,都可能由于局部缺血而出现中风,比如,肠道、眼睛、胎盘,而肠中风,就是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俗称。肠中风,是如何引起的?有哪些表现?应该如何处理呢?咱们现在就来解释要点。

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发生在心脏及大脑的血管中,而是会在全身血管内引起病变。腹腔内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2条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如果这2条血管发生严重硬化,被血栓阻塞,就会引起肠道血液灌注不足,部分肠道就会因为缺血而发生溃烂、出血、坏死,导致缺血性肠炎,也就是肠中风。诱发肠中风的病因,除了动脉粥样硬化以外,还包括腹部外伤及严重的腹部感染。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在某些病理诱因作用下,会发生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此时,血压也变得不稳定,就会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这种情况,在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中,更容易发生。缺血性肠病的常见发生部位,是结肠及小肠,会引起结肠炎、结肠坏死、穿孔、狭窄、慢性结肠炎等病理变化。

肠中风的典型症状,是腹痛、血性腹泻。肠中风发生的时候,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的腹部绞痛,好像肠子被什么东西抓住那样,还会排出鲜红色粪便。这些表现,有时可以自行缓解,但是,还会反复发作。腹痛的部位,以左侧下腹部,最为常见,同时,还会出现体温升高、血压下降、恶心、呕吐。患者的腹部,会出现压痛、反射痛、腹肌紧张等腹膜炎的体征,进行直肠检查时,指套可能会被血迹污染。

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肾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是导致肠中风的风险因素。病变通常发生在左侧结肠,其次是横结肠部位。病变在早期局限于黏膜层,严重的时候,可以导致肠梗阻、肠道坏死、肠道穿孔、腹膜炎、感染性休克,按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一过型、狭窄型、坏死型。多数属于一过型,在缺血发生后的几天或几周内,出现局限性病变及炎症,经过治疗后缓解,但是,可能形成狭窄。症状轻微的患者,会在2周内得到恢复,约20%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发生较大范围的炎症,死亡率为10%到65%。因此,老年人及慢性疾病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及血便的时候,应该及时就医。

怀疑肠中风的患者,需要在发病后的48小时之内,进行结肠镜或温和结肠钡灌检查。此外,还应该进行粪便培养,排除感染性结肠炎的可能。结肠镜检查时,如果发现由黏膜下出血或水肿形成的出血性结节,是肠中风的特征性表现。老年人或慢性疾病患者,如果近期内经常出现饭后腹胀、隐痛、不适,应该注意预防和控制急性肠缺血发作。如果反复出现间歇性腹痛及便血,应该做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了解肠道缺血的部位及性质,预防大量出血及意外发生。

对于疑似肠系膜缺血的患者,应该禁食、禁水,通过静脉营养,进行支持治疗,必要时,还要考虑进行胃肠减压,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急性缺血性肠病,俗称肠中风,需要及时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