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日是7月1日,原本已经肝脏衰竭,进入生命倒计时了。但去年7月1日,在建*一百周年纪念日这天,医院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获得了重生。”67岁的王建林感叹。
今天正值中国传统佳节元宵节,上海交通大医院迎来了几位重要的客人——他们都有统一的身份:移植手术后康复患者。医院*委书记瞿介明,中国工程院院士、院长宁光和多学科移植团队一起,在元宵节和患者们共同为重生的新生命喝彩。“在‘广博慈爱、追求卓越’的理念下,我们将继续以生命至上,为更多患者提供温暖的守护。”瞿介明说。
上海唯一一家拥有全器官移植资质的医疗机构
年2月,王建林查出肝硬化。4月,医院感染科医生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晚期肝硬化,出现了不可逆转的肝功能恶化、腹水增多及肾功能不全,已处于终末期肝硬化肝衰竭阶段。
老王病情危重,存在严重感染,不过医生分析感染源在病肝,身体其他部位比如肺部等没有明显感染。因此,如果能做好万全准备,肝移植成功的希望很大。很幸运,去年7月1日,老王通过国家器官分配系统匹配到了合适的供肝。当天,手术室、输血科、麻醉科、重症监护室等多科室积极配合,由移植科主任傅志仁主刀,5小时成功为老王完成了肝移植手术。患者无儿无女,手术后得到了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感受到了瑞金大家庭的温暖,“我术后恢复得很顺利,医院了!”
在医院,像老王这样重获新生的患者有很多。目前,医院是上海唯一一家拥有全器官移植资质的医疗机构,更有许多多器官联合移植的“第一”在此诞生。上海首例心肾移植患者张昕就是其中一位,年,他罹患肾小球肾炎,年因反复胸闷气促伴双下肢浮肿,检查发现全心扩大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年3月,他的心衰症状逐渐加重,同时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已处于尿*症期。
过于复杂的医院辗转求医,但治疗效果始终不佳。走投无路之下,他寻求医院副院长、心脏外科主任赵强的门诊就诊。“结合患者心脏情况,又考虑到慢性肾功能衰竭,经多学科讨论后,我们建议患者行心肾联合移植。”年4月,在获得志愿者的心脏和肾脏的捐赠后,11日由赵强和泌尿外科主任周佩*主刀,在心脏—泌尿外科医护团队、麻醉科团队、体外循环团队和手术室护理团队的共同合作下,历时8个小时成功完成了手术。目前,患者只需定期前往门诊调整药物,生活质量回到了正常水平。
移植专家:器官移植不应拖到终末期再选择
除了心肾联合移植,双肺移植的患者也在医院重获新生。年逾70岁的施经海年因肾病综合征、干燥综合征、泌尿系统结石、反复感染等入住医院重症二病区治疗,治疗期间,逐步出现不可逆的急性肺纤维、急性呼吸衰竭,只能靠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维持。同时,由于长期卧床无法下床站立,他的全身肌群出现废用性肌萎缩。
年1月24日,老施在医护人员的环绕下向爱妻和女儿挥了挥手:再相逢,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来世!此刻迎接他的,是一场即将打响的生命保卫战。青岛、无锡、上海三地千里送肺,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亚洲最大的肺移植中心、医院肺移植团队及中国肺移植“第一人”陈静瑜教授的协助下,医院首例极重症患者双肺移植手术拉开了序幕。陈静瑜、叶书高教授与医院胸外科主任李鹤成共同为老施实施了高难度双肺序贯式移植手术。
移植术后,重症监护室主任瞿洪平、刘嘉琳亲自把关患者移植术后重症治疗;呼吸科主任时国朝、微生物科主任倪雨星定夺重症抗感染方案;肾内科主任陈晓农把控肾病综合征及肾脏保护治疗;泌尿外科肾移植中心主任周佩*、王祥慧调整抗免疫排斥治疗方案;康复科主任谢青团队负责患者移植术后快速康复实施……从ecmo的撤离到呼吸机的撤机;从高流量的氧疗到正常呼吸;从床边端坐到下床站立;从被动的上肢运动到主动的打拳运动……无不凝聚着肺移植团队的巨大付出。经过近2个月的治疗和康复训练,老施的“新肺”已经和他融为一体,他又可以尽情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
据悉,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李鹤成呼吁,“大家对肺移植的了解还不够多,现实生活中,不少患者想来做肺移植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有不少慢阻肺或者尘肺患者,应该尽可能提早选择肺移植,不要等到呼吸终末期再做,往往效果不佳。提前筹划肺移植不但能提高生存期限,也能大幅度提升生活质量。”周佩*介绍,医院肾移植10年以上长期存活率达到72%,名列前茅,“我们靠的是精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和持续的随访来确保每个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期。”
“这些移植患者的未来生活,是否会是排异反应最小、康复情况最好的?这是我们未来还需继续重点研究的方向。医学不仅应该为了患者的生存而存在,更应该为了市民的生命质量和健康而存在。我们希望成为患者信赖、社会满意、同道尊重、医院,真正成为大家的生命驿站,在此感受生命的价值。”宁光说。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杨子
文字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