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唐晔晔问仁医
人物介绍
丁鼎,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复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优秀团队骨干成员,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及年日本鸟取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学组成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医学继续教育专委会腔镜国际培训中心常务委员。
擅长妇科常见疾病如内异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腺肌症以及妇科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的诊治及腹腔镜手术治疗。长期致力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并参与多项国家级及上海市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及重点项目的研究;参与多部妇产科专著的编著及译著;多次参加世界及亚洲子宫内膜异位症大会等国际会议,并多次作大会特邀及口头发言,获得第5届亚洲内异症大会最佳口头发言奖及云南省金平县“青年扶贫之星”称号。
1
从医之路
这个春节,丁鼎看了《你好,李焕英》。
坐在黑暗处,她任由泪水恣肆地在面颊上流,她觉得,应该重新审视一下她与母亲的相处,也应该重新认识一下母亲。
“其实,母亲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
丁鼎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家庭,母亲是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能写会道,性格坚毅。“她出身平凡,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打拼到后来的领导岗位。那种写在脸上的坚强,融入内心的善良,总是让我肃然起敬。”
临近高考时,丁鼎决定报考医学院。“当医生有专业,能务实,管好自己的业务,更适应我这样内敛的女生。当时,母亲是支持我的,但她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医生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想好了就义无反顾。”
那一年夏天,丁鼎被上海医科大学录取。
适应力很强的丁鼎,却并没有很快适应自己的大学生活。她对解剖学有强烈的恐惧感:在解剖教研室初次见到浸泡在福尔马林里的尸体,整整一堂课不敢直视,有一个学期,情愿绕道走,也不愿经过解剖教研室。整整有一年,丁鼎吃不下猪肉,喝不下猪骨汤,光是看到有关节的肉类骨骼,都会有莫名的反胃。
好在,梦想会改变一个年轻人,也会帮助她成长。
终于,丁鼎还是克服了心理障碍,此时她已经坚定了成为一名好医生的信念,并且各科优异的成绩,也帮她重拾了信心。
毕业之前,学校有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当交换生的机会,丁鼎名列其中,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妇产科和内科实习了三个多月,让她获得了诸多历练,比如专业英语的训练。
“最重要的是,做一名能‘动动手’的医生,这一想法愈发强烈。对有这种想法的女医生来说,倘若外科领域较难涉足,妇产科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每一次选择,其实都是人生最好的选择。毕业那年,丁鼎被分到复医院。
2幸遇良师
丁鼎是幸运的。
不但因为可以“动动手”,更是因为,她遇到了生命中如母亲一样重要的人,刘惜时教授。
“刚进红房子,最开始作为住院医生,在妇科、产科各半年轮转,妇科的轮转,都在刘教授的病房,这是我俩之间的缘分。”
刘惜时教授,我国著名的妇科专家,时任复医院妇科主任,擅长妇科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治,并且在内异症领域的诊疗经验丰富,手术技术精湛。
“刘教授带我做全子宫切除手术或者淋巴结清扫时,就是最兴奋,最激动的时刻。”时隔多年,回想起难忘的小医生的岁月,丁鼎还是按捺不住她的感概。
刘教授给了丁鼎很多成长锻炼的机会。
从无影灯下,最简单的缝合技术,到手术室外,关于手术的理念和心法,老师事无巨细,教诲不倦,丁鼎从一招一式的模仿,逐渐开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同时,她的勤奋、努力、内敛和聪慧,深得导师的赞许。
当年的住院医生生涯是辛苦的,每天清晨,丁鼎就出现在病房,她要赶在主任查房前了解床位病人的情况,在还没有电子病例的年代,有些化疗病人,由于复发以后的巩固化疗,有十几次的入院录,要手抄十几次的病史,光是写病史就要到晚上九十点钟。但是,丁鼎总是不知疲倦。
“其实,我的勤奋刻苦是受到导师的影响,导师对自己近乎严苛,她参加国际论坛发言时,发言稿要读三五十遍,确定不会留下任何瑕疵才肯罢休,她对自己的要求,绝不会因为年龄增长而有任何放松。导师总是希望能够展现最好的自己,在同辈中,成为一位佼佼者。跟着导师久了,我忽然发现,她的这种性格,和我母亲极为相似,导师也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她们身上,都有当年那个时代赋予的使命,以及最可贵的拼搏奋斗精神。”
刘教授治学严谨,眼中不揉沙子,也会把丁鼎骂哭,但有着那种微妙的感觉,丁鼎和导师之间没有产生过隔阂。“我和她每天相处的时间,其实比我母亲还长,我们一起手术,一起出省会诊,一起研究,一起攻破难题,一起出国开会。之间的感情,也许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师生情。”
3无影灯下
一路读硕读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丁鼎的专业定位在了妇科。读博士研究生的时候,她的导师又是刘惜时教授。
课题方向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内异症本身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疾病,病性以及病理机制很有‘玄机’,有很多分子机制和肿瘤接近,发病率又很高,因此需要被攻破。”
内异症及子宫腺肌病已成普通妇科最重点、最常见但最疑难的疾病。
很多内异症病人慕名而来,有些病况亟待手术,考验着丁鼎的功力。
丁鼎对自己的手术技术,是有信心的。“我是刘教授的学生,而科室里蒋红元主任也是刘教授一手带出来的科室骨干,我是在她们的培养下成长的。”
丁鼎记得,刚开始独立手术,要做子宫切除时,面对的是那些梨子大小,如怀孕四五周时的子宫,没有黏连,轻而易举拿下,到了博士毕业,手术的难度和要求越来越高,手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对她的挑战也就更大了。
“手术医生的成长,都有这样的过程,从自我肯定到自我否定,再到自我肯定,螺旋式的进步。”直到有一天,丁鼎面对像子宫腺肌症这样的“大子宫”,且黏连程度令人咋舌时,终于能做到独自手术解决,将一层层黏连的肠子推开,将输尿管游离出来……
“我只记得,那天手术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腺肌症子宫又大又粘连,做的昏天黑地,步步惊心。但当缝完最后一针,真的‘啃下’这块硬骨头时,我觉得天朗气清,云开雾散。我遇见蒋红元主任时,开心地说,我觉得我进步了。”
从那台手术起,底气越来越足,手术越做越活。量变引起了质变,医院的平台,病人络绎不绝,给了丁鼎更多汲取经验的养分。丁鼎坦言,医院一个月的手术量,医院半年的量。
“我很高兴能通过上海市妇科四级腔镜手术资质考试,我的手术能力在同年龄段的医生中还是上乘的。”
4探索科研
除了手术,科研也是丁鼎颇为看重的能力,这一点上,她和老师刘惜时一样,都在拼。
作为内异症疾病优秀团队骨干力量,丁鼎认为:“不能只是一个手术医生,学术研究决定了你还能走多远,能出怎样的成果,能不能造福更多的人。的确,这条路漫长而艰辛。”
白天门诊、手术,晚上下班后去实验室,继续工作六七个小时,丁鼎说,有郭孙伟教授这样伟大的国际级科学家指明方向,团队在内异症的研究上,一定会有所突破。事实上,复医院内异症团队,在国内和国际上,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医院内异症团队,成立于年。该团队由在内异症/腺肌症领域具有资深临床和基础研究造诣的专家——郭孙伟教授和刘惜时教授领衔,并由多位对内异症/腺肌症具有丰富药物和手术治疗经验的专家、教授和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医生组成。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该团队的内异症/腺肌症临床和科研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引领世界内异症研究的潮流,为提升中国学者的国际学术地位,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丁鼎口中的郭孙伟教授,是这支团队的首席科学家,复医院特聘教授;迄今已在国际SCI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总引用次数达10多次。年被ExpertScape网站评为全世界十大TopSpecialistsinEndometriosis之一。-年连续6年被爱思唯尔列为中国医学领域高被引学者。Expertscape网站分析评价了-年子宫内膜异位症领域专家的研究水平,郭孙伟教授排名全球前万分之四(0.%)。年发布的中国《全国妇产科专家国际论文学术影响力百强》榜单排名中,郭孙伟教授名列全国第二名。
“他像一座灯塔,带领着团队进行科研,给予我们很多原创的想法。”
和团队中其他成员一样,丁鼎沿着郭教授的思路,探索着一个鲜有人涉足的课题,这个课题的谜底慢慢浮出水面,令丁鼎兴奋不已。
近年,郭教授团队研究探索了血小板在介导内异症及腺肌症反复组织损伤及修复并最终导致病灶纤维化的疾病发展自然史,证实内异症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在这样的发现下,又创新性地利用弹性超声诊断和评估内异症及腺肌症,包括对疾病的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估,并初步证实:疾病在进展过程中,病灶的弹性硬度系数越高,则纤维化程度越高,孕激素治疗越不敏感。
“内异症是一个逐渐纤维化的过程,其中分子的改变起了很大的作用,弹性超声可以更好地诊断和评估子宫腺肌症及深部內异症,并根据弹性超声结果,为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为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与既往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是相通的,也证明既往的表观遗传学理论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把伤口愈合理论同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研究相结合,就有望开发出很好的新型治疗药物。”
因此,丁鼎和她所在的团队正在研究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孕激素抵抗的现象,并且正在探究在孕激素治疗不敏感的情况下,非激素类的治疗手段和药物。
“好的科研可以为临床服务,我希望探索的新药或者弹性超声对病情阶段的评估手段,能服务更多的临床病人。”
举个例子来说,同样患有腺肌症的患者,感受着同样程度的疼痛,有些患者服用孕激素的疗效很好,治疗后子宫缩小,疼痛缓解;而有些患者在同样情况下,药物疗效并不好,最后只能手术切除子宫。
丁鼎希望,可以研究出这个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更好地评估,更早地干预:及时用激素治疗,或者研究出更好的非激素药物治疗手段,来帮助更多的女性保住子宫。
“有些患者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发病,但父母不够重视,以为就是一般的痛经,对此忽视,长此以往,女孩长大后就可能因此影响生育能力,这对她是莫大的伤害。而有些成年女性虽然已经没有生育需求,但作为女人,从内心深处是渴望保住子宫的,这对家庭的和谐,内心的自信,都是有影响的,失去子宫的伤痛,会伴随余生。”
5善待患者
丁鼎的病人这样评论她,一个很有同理心的医生。
“我的确常常为素昧平生的患者加号,尽可能帮到她们。其实,这也许是我的缺点,我不擅长拒绝。因为,我能感受到患者的无助与困窘。”
因为懂得,所以善良。
有一位腺肌症的患者,常年受疼痛折磨,每次都会痛到流泪,有时甚至因为痛不欲生,半夜给丁鼎打去电话。在电话这一头,丁鼎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饮泣。
“先通过中药结合孕激素治疗,只要子宫控制在怀孕五六周的大小,疼痛能慢慢减轻,一定要有信心,比起恶性肿瘤性命堪危,花季年龄失去子宫的女性,你还是幸运的,所以一定要加油,要用力生活。”
温柔又坚定的言语,抚慰着一个个患者。
在一年冬天,不接受患者礼物的丁鼎,收下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礼物太暖心了,以至于丁鼎看到时差点落泪:这是一双病人亲手缝制的棉鞋,虽然样式有些老土,但在丁鼎眼里,是她见过最温暖,最用心的礼物。患者说:“丁医生,你是我遇到过最善良的医生,从来不会三言两语打发我,而是耐心听我诉说,用心开导我。”
年,医院医疗队队长,医院的五位同仁,响应上海市卫健委号召,前往边陲云南的金平县。那一次援滇,再次让她静下心来思索,披上白袍,该做一个怎样的医生。
“那里的卫生条件很艰苦,观念落后,很多妇女患了妇科病,甚至是恶性肿瘤,还是情愿待在家里不愿治疗,至于在家中产后大出血死亡的孕产妇也有不少——其实,医院就有一线生机,但很多生命就是因为观念的落后,戛然而止。”
更让丁鼎触动的是,边陲地区妇女家庭地位低,大多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妻子生病了,还得由丈夫决定要不要对妻子进行救治。
“救一个,是一个。”既然改变不了环境与观念,丁鼎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全部热情投入对患者的救治,以及对家属的说服。
有一例宫颈癌早期的年轻患者,手术是可以救命的,这样一台腹腔镜手术虽然不到一万元,但她和她的丈夫犹豫了,一万元对于这对种植橡胶、务农为生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丈夫听到了这个数字,拉着年轻的妻子准备回家。
丁鼎记得那姑娘转身时向她一瞥的眼神,情绪很复杂,焦急、失望、委屈、恐慌……此刻,她自己心中也是五味杂陈——姑娘还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放弃手术机会的话,谁都知道意味着什么。经医疗队商量后,医院申请免费为这个姑娘进行手术。医院做的,医院条件差,现有的那台非高清腹腔镜屏幕非常模糊。
“全程视野如同雾里看花,但得益于刘老师传授的良好的解剖学基础和手术技巧,最后顺利完成了这台手术。很多当地人都不会说普通话,在当地医生的翻译下,我能感受到这对夫妻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感激。”
丁鼎觉得,做一名医生,在追求精湛的医疗技术之前,首先应该有一颗仁爱的心。“善良是医生的底色,我愿用自己的所学,帮助到更多的患者,让生命之花绽放光彩。”
口述实录
唐晔:丁主任,请问您的手术特点是什么?
丁鼎:解剖清晰,干净利落。其实,这是从刘惜时老师、蒋医院那些前辈身上传承而来的,比如,刘老师一直强调,解剖是手术的关键,一台漂亮的手术是手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手术开始,首先不忙着去切,而是要在脑中还原出原本应该的解剖结构,包括在内异症的手术中,这也是最重要的——输尿管、肠道、膀胱,对整体的游离,解剖层次清晰,这才可以避免输尿管、肠道的损伤,减少出血。在优秀的老师带领下,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唐晔:怎样才是一台令人满意的手术呢?
丁鼎:出血量少,层次视野清晰,没有多余动作,没有器官损伤,缝合也很漂亮,止血彻底,这时候我就挺满足的,晚上也能睡得着(笑)。现在的手术大多都是微创,借助3D设备,整个盆腔的解剖看得非常清晰、立体,很小的微血管都能看得到,借助于现在的科技手段,手术真的可以越来越精湛了,这一点,我特别感激医疗设备的高速发展。
唐晔:当初是怎么练习微创手术的呢?
丁鼎:每天进步一点,医院的模拟基地反复练习,当然,医院的平台,手术量多,给予了我很多实践机会。基于刘老师的引领,医院擅长腹腔镜手术的医生“遍地开花”,有四级腔镜手术资质的主任人数,在上海是最多的。
唐晔:目前,最困扰您的事情是什么?
丁鼎:原来的课题面临结题,就希望有新的课题、确立新的项目,这可能也是大部分医生共同面临的“困境”(笑)。
唐晔:这些年,在性格上有何改变吗?
丁鼎:我一直不是一个喜爱张扬的人,当年父母给我起这个名字,“鼎”,鼎有三足,方得安稳,父母希望我的人生也是这样,家庭、工作、健康,三方面平平稳稳的,不起波澜,一年一年过好安静的生活。
这些年,我的性格底色没有改变,但是处事能力、待人接物的本事长进了许多,得益于刘老师的悉心培养——刘老师每年主持的内异症学术会议,会邀请来自国内国际诸多内异症领域顶尖专家,我则独立承担了会议秘书的工作;我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的发言,也受到同行专家的赞赏。同样是内敛,却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唐晔:年,除了工作,最想做些什么呢?
丁鼎:希望有时间多陪陪妈妈,陪陪丈夫和儿子,和家人度过更多美好的日子。其实,我在年轻时是有许多爱好的,热爱唱歌,在大学期间还当过学生会文艺部副部长,组织各类文艺汇演。还是要感谢母亲,从小培养我弹钢琴,画竹与荷花,直至现在,我对于艺术,还是有很强的感受力。艺术的熏陶,可以锻炼沉下心去做事的能力。
唐晔:听说您有一个可爱的儿子,您要临床、科研、教学,写PPT等,作为母亲,还有没有时间留给孩子呢?
丁鼎:的确,孩子还小,很多时候我的工作很忙,身不由己,不能每天陪着孩子一起学习,其实我也并不喜欢给孩子安排太满的课程,双休日去上各种辅导班,我只是希望孩子能将我这个母亲作为榜样,努力、勤勉,自律,长大做一个热爱生活,对社会有用的人。
采访/唐晔编辑/阿迪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