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邱添
面对严峻疫情防控形势,医院在加大疫情防控力度的同时,多措并举做好急危患者、特殊人群及普通群众就医保障服务,确保疫情防控、技术突破、日常诊疗线稳步推进,让医疗服务既有防控的“刚度”,也有发展的“力度”。
多学科协作,做好手术保障
24岁的小胡(化名)因为剧烈的腹痛,由中风险区送至医院就医。经检查,确定为急性阑尾炎,需要尽快手术。
9月1日晚,医务部、院感部组织普通外科、麻醉科、日间手术室、消*供应中心、后保部等多学科、部门联动,为手术的安全开展做充分准备。“从患者转运到路线消*、手术所需的物资以及术后消*、医疗垃圾转运等等,都进行了细致的部署。”日间手术室护士长廖卉说,近期为保证封控区域等患者的治疗,已提前准备了独立的手术治疗区域,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节化的再完善。针对本次手术,派出了五人手术护理团队护航。
对于小胡的治疗,普通外科、麻醉科、日间手术室护理团队进行了进一步的商议,决定在全麻状态下通过腹腔镜完成微创手术治疗。“之前也曾穿戴防护装备为患者做过治疗,累积了一定的经验。”按照治疗计划,麻醉科医生迅速的为小胡完成了全身麻醉,并全程监护手术。
而后,普通外科医生杨华武利用腹腔镜开展手术,“防护面屏会让一些操作受限,手术的视野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虽然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但是在多学科团队的配合下,手术在半小时内顺利完成。
同样被“疼痛”问题折磨的,还有56岁的罗阿姨(化名)。严重的“肛旁肿物脱出”,让她已经被疼痛困扰了4个多月。到了9月5日,疼痛难耐的她在经过协调后,由高风险区的医院发热门诊。
肛肠科团队专科诊断后,认为应立即采取手术治疗,并针对病情制定了个体化的方案。经过多部门、多科室的充分准备,9月6日由肛肠科杜丽娟博士、吕长遥主治医生在日间手术室的协作下,“全副武装”为罗阿姨完成手术。“医护团队真的太不容易了,非常感谢!”医院团队的努力和付出,罗阿姨备受感动。
每次手术完成后,日间手术团队都会立即对器械、敷料及垃圾进行了处置,并对手术室进行了终末消*。“通过一次次的治疗,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在完成一切工作后,团队还会对工作进行回顾,希望通过不断改进,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一手抓防疫,一手护健康
目前,医院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布控,在把群众就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同时,做到服务“不打折”。9月1日至9月6日期间,多学科联动之下,已经为30多位来自中高风险区或管控区的患者提供了高质量诊疗。
“吴主任,你快帮我看下,我感觉呼吸不通畅,吃饭也梗得很,我这个咋个办呢?”68岁的陈阿姨(化名)来到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吴剑主任门诊时,充满焦虑。
十几年前,陈阿姨就发现自己长了甲状腺结节。近期增大较明显,已经出现了吞咽梗阻、呼吸不畅便等症状。检查发现,结节已经长到了13cm,是一个“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因为体积巨大,导致了气管、食管压迫,因此才出现了吞咽、呼吸受阻的问题。如果不尽快采取手术切除,可能导致气管受压造成严重气道狭窄,引起窒息威胁生命。
“肿块上达咽喉水平,下达胸骨后方,涉及身体部位较多。”吴剑主任说,针对陈阿姨复杂的病情,立即联合麻醉科、普胸外科、放射影像科等团队一起会诊,以制定个体化、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案。
9月4日一早,多学科团队协作为陈阿姨实施手术。首先由日间手术室麻醉单元姜华主任完成狭窄困难气道插管全麻后,在超声刀、喉返神经功能监测仪、甲状旁腺荧光探查仪等先进设备的护航下,大幅缩短了手术的时长,最终顺利将这个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完整进行了切除。
“现在正值‘非常时期’,我还在想会不会不方便治疗,太感谢大家的付出了!”对于这次“非常状态”下的高质量治疗,重获健康的陈阿姨连连点赞。
医疗有质量,服务有温度。在筑牢疫情防护墙的同时,医院持续着力守护“生命线”。通过部署、统筹,采取多种形式畅通就诊渠道,65个专业学科的专科、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及急诊等均照常开诊,实现了对市民就诊需求的全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