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金麟
一谈起自己的患病经历,一位80岁的老人就激动不已:“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医院消化内科刘晓川主任。”
时间追溯到一个月前,这位80岁高龄的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同时患有严重的扩张性心肌病,伴慢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只有46%,保守治疗两天症状无明显改善。此前外科会诊考虑是乙状结肠恶性肿瘤导致的低位结肠梗阻,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建议回肠造瘘缓解病情,但患者心脏基础情况差,即使平常“简单”造瘘手术的麻醉风险也很高,可能导致心衰加重,甚至猝死的风险,但继续保守治疗也会因肠梗阻加重导致肠穿孔,肠坏死、腹腔感染,甚至最终因感染中*性休克而死亡,此时治疗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走投无路之际,患者转到医院消化内科,刘晓川主任认真询问了患者的病情,并仔细阅读分析了的患者腹部CT片子,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刘主任考虑患者肠梗阻并不一定完全因肿瘤处管腔完全闭塞所致,可能因成形便堵塞狭窄处加重了梗阻。可考虑在无麻醉情况下做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同时实施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减轻肠梗阻症状,择期再实施内镜联合介入下肠道支架植入彻底改善患者肠梗阻。
分析病情刘晓川主任就像“定海神针”,她的分析顿时让大家眼前透亮,因为大家都知道,每到技术决策时,刘主任一旦否定某一个治疗方案,她的心里一定已经有了另一套“路线图”。
当然,她考虑的治疗方案,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是一次高难度、高风险的挑战。
手术前,刘晓川主任与患者家属充分交代了病情,患者家属对这个微创的个体化方案十分认同。
“别紧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再顽固的疾病也会有降服它的医生,请相信我们!”刘晓川主任在手术前专门来到病房看望患者和家属,一边说一边握着患者的手。刘主任简单的一句踏实话和一个暖心举动,瞬间让患者全家感到放心和安心。
治疗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患者家属在门外默默的祈祷。
精心治疗果然不出所料,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证实了刘主任的想法,患者乙状结肠可见环周肿物,管腔明显狭窄,但并未完全阻塞,可见成型大便及粪渣阻塞狭窄的管腔,内镜勉强通过后,刘主任在内镜下置入导丝,并沿导丝顺利将肠梗阻导管越过狭窄,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术后患者肠腔内的积气和稀便间断引出,肚子的张力也明显缓解,病情也趋于平稳。
此时,在治疗室焦急等候的家人,忍不住喜极而泣。
两天后,消化内科王东盛副主任和贾志伟副主任联合内镜及介入技术为患者顺利置入肠道支架,患者当天晚上排6次大便,第二天查房时,患者格外兴奋:谢谢你们,我好久都没有这么痛快了,你们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啊!”随后复查的腹部CT也证明患者的肠道支架位置及张开情况良好,也无明显肠梗阻表现,患者的生活恢复了正常,脸上重新绽放昔日开心爽朗的笑容。
喜获新生刘晓川主任在科内危重病历讨论时总结到:对于胃肠道病变,相比于传统的影像学,消化内镜可以更加客观和准确的评估腔内病变情况,同时以最小的创伤给予针对性地治疗,实现超级微创,所以说,小镜子也能解决大问题。
对于这位老年患者和家人而言,肠梗阻让全家的美好生活暗无天日,而医院消化内科刘晓川主任团队用高超的医术使他们重新拥抱健康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