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高精尖的肿瘤手术,竟然由“机器人”来配合完成;每天余次的电话回访,通过AI人工智能来实现;通过一部手机,让看病、住院尽在“掌握”……
近年来,随着“医院”这一概念的提出,5G技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蓬勃发展,不断赋能医疗健康领域。
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模式,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如医院的各个应用场景,群众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也让我们看到了医院“该有的样子”。
医院AI病员服务中心。
诊前:问“她”就能找对医生,“数字哨兵”守好疫情防线
“小可,恶心呕吐挂什么科?”
“建议您去消化内科就诊。”7月26日早,医院门诊大厅,有一位特殊的“导诊员”。它身形像一名护士,胸前捧着一块高清显示屏,“脑袋”两侧有一对圆圆的“耳朵”,一双“大眼睛”看上去像在卖萌。
“小可”就医院刚刚上岗的导诊机器人。得益于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和内置的大数据,一些常规问题根本难不倒它。
“小可”不仅能实现预约挂号、导医分诊、健康宣教、挂号缴费、引路带路等功能,还可以通过语音文字和患者交流,通过触摸屏幕实现预约挂号、缴费、导医分诊等功能。“相当于一位导诊台的护士,能够提高患者就诊效率,减轻导诊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特别是在夜间,没有24小时的门诊导诊和分诊时,导诊机器人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医院宣传部主任陈丽艳说。
随着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数据库的更新,“小可”的功能将愈发强大。下一步,医院还计划将“小可”与HIS、SPD、院内3D导航等管理系统做对接,让“她”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查验“健康码”成了必不可少的流程。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场所,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疫情防控工作不容轻视。
年9月,济南市第一台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医院正式上线,医院常态化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这台机器虽然长得像普通闸机,但却具有人脸识别、无感测温、记录行动轨迹、健康数据实时记录等功能。医院大厅,用身份证或者电子健康码在机器上“一刷”,面部对准机器,机器就能自动识别身份及测温,绿码人员即可顺利通过。最特别的是,患者即使戴着口罩,机器也能“一眼看穿”真实身份。
该机器上线使用后,医院实现了院内健康通行码“一码通行”,节省了患者来院登记时间,医院工作人员身份核查、测温的工作量,同时进一步降低医患交叉感染风险。通过对来院人员的身份信息及行动轨迹的实时自动记录和汇总,使来院人员行为轨迹具有可追溯性,便于进行疫情大数据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疫情防控措施。
诊中:诊疗服务上“云端”,外科手术进入“机器人”时代
过去,群众就医有“三长一短”:挂号排队长,就诊等候时间长,取药时间长,但看病却时间短。
7月25日上午,医院门诊楼一楼大厅却看不到“长龙”。记者好
奇地向工作人员询问,得到这样的回答:“你说的那都是过去,现在是智慧就医。”
“拿着手机就能看病,
上就医,很快完成挂号、缴费、取药等过程。而正在帮助母亲办理入院手续的李先生通过
据了解,医院是山东省首家在
“码”上就医,解决了“看病难”问题,而“手术机器人”的出现,真正实现了复杂手术简单做、传统手术微创化的效果。
器械臂作“手”,光学成像系统为“眼”;控制台后,是医生进行指挥的“大脑”;无影灯下,手术机器人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外科医生的“得力助手”。
“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相当于给了外科医生一双度自如运动的手和一双高清放大镜般的眼镜。”医院胃肠外一科主任孙少川对这位“搭档”赞不绝口。
孙少川主任团队正在通过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为患者做手术。
年11月24日,医院胃肠外一科开展首例手术至今,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于肝胆胰良恶性疾病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直肠肿瘤切除术、胃癌根治术、减重手术等。
“达芬奇”机器人带有拐弯机械臂,更加灵活,可以帮助医生突破肢体的局限性,提高手术的精度和稳定度,并且有效减少对患者身体的创伤。在过去,一台开放手术至少要3—4名医生;但手术机器人的出现,只需要1名主刀医生和1名助手就可以完成。“手术视野更清晰,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只有看得更清楚,才能实现手术操作更精准。此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雾,比腹腔镜系统时代明显少,这样就减少了更换、清洗镜头的频次,实现连贯操作,使手术的各个环节更紧凑,有效地提高手术质量。”孙少川说。
诊后:AI成为医生助手,医患实现“云端交流”
众所周知,医疗服务不仅仅局限于院内,而是延伸至患者出院后的治疗、护理与康复过程中。因此,出院随访成为医患沟通的桥梁。
初期,医院的随访工作是通过人工进行的。人工坐席外呼工作量大,导致随访工作流于形式,随访流程繁杂。而“AI人工智能”的应用,确保每天“不间断、全覆盖”随访。
年12月,医院联合“科大讯飞”,正式成立AI病员服务中心,这也是省内第一家人工智能病员服务中心。“医生随访一名病患,至少需要5分钟。如今,通过AI人工智能,每天可以完成最多人次的随访。”医院AI病员服务中心负责人杨春光说。
AI医院对大批量门诊、出院患者进行精准的自动化随访管理,随访结束后自动生成随访报告,大幅节省医务人员的精力。同时,针对职工、患者的满意度调查,也可以通过“AI”同步完成。
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如何做好大批次出院患者的随访和管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务人员的难题。
“云医声”的出现,解决了这一困扰医患沟通的难题。在医院,医师全部入驻“云医声”工作站,与患者实现“云端交流”。据杨春光介绍,“云医声”是基于讯飞医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研发的诊后管理平台。通过智能化的AI助手赋能医生和患者两端,成为链接医生和患者的桥梁和纽带。
据了解,医生可通过该平台,实现对慢病患者从院内到院外的高效综合管理,患者则可通过
相关阅读:
“智慧医疗”,从云端走向现实
在我们的印象中,医院是冰冷的、平凡无奇的。如今,医院也有如此多的“黑科技”,是不是让您大开眼界呢?
随着数字化发展,“智能生活”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健康息息相关的“医疗”也不例外。最为显著的,就是“医院”建设。
国家卫健委明确指出,医院包括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三大领域。如何合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等信息化、智能化工具,实现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医院运营水平,优化诊前、诊中、诊后医疗服务环节体验,是今后一段时期,每个医疗从业人员急需研究的课题。
随着“指尖看病”越来越普及,智慧医疗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显而易见,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看病就医变得越来越方便,“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在记者看来,医院的智慧化转型,不单纯为了转型而去转型,医院的长远发展出发,从患者的需求出发,借助新技术来重构、优化业务流程,彻底将医疗业务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当前,智慧医疗正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我们相信,在科技赋能下,医疗机构在缓解“看病难”的同时,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必将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