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喜伤心,怒伤肝之类的养生理论,到底有没有科学根据呢?我们临床研究发现:乙肝病*携带者社会心理负荷过重,是导致慢性乙肝的发病和病程进展的诱因之一,心理状况越严重患者的ALT下降率越低,肝功能恢复时间越长,说明也理因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ALT恢复上具有明显影响。
肝影响情绪
先来看一下乙肝,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显示:乙型肝炎患者及其家庭所得到的社会及其亲友的客观支持远远低于主观支持,而且其社会总支持也与患者的抑郁情绪呈正相关,社会支持越低,则乙型肝炎患者的抑郁情绪越严重。
再来看一下肝硬化,我国肝硬化患者处于中年阶段,这些患者同时也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贡献者,由于疾病所带来心理打击对其精神压力加大,往往造成患者治疗从依性降低。
最后来看一下肝癌,肝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具有发病隐匿及进展快的特点,是多因素和多途径作用的复杂病变过程,死亡率极高,40~50岁人群高发群体,且男性多于女性。其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及放化疗等,尤其围手术期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各种因素均会给患者带来一定心理应激反应,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及不适感,降低治疗依从性,不利于患者预后。
肝受制于情绪
乙型肝炎患者中大约70%的患者具有精神情绪障碍,大约50%的患者具有焦虑情绪,而肝硬化甚至肝癌患者的心理障碍则更加明显,肝硬化患者由于病情一般较重,尤其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因病情较重,长期反复的腹腔积液、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劳动能力降低甚至丧失。
加上长期反复的住院治疗,给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使患者及其家庭的物质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也是造成患者长期的精神心理困扰的重要因素。
肝好心情好
由于肝脏疾病的特殊性,大约19.6%患者对自己的治疗认识不足,心情紧张、猜疑不定、多方求证,怀疑自己是不治之症,从而丧失治疗信心。我们要对忧虑及怀疑心理较重的肝脏疾病患者进行多接触,取得患者的信任,分析患者的心理,通过积极的态度、和蔼的语言、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大约3.8%患者因疾病病痛的反复折磨,或者由于社会及家庭关系原因,特别是亲人及子女关心不够,性格内向的患者,内心自卑,不愿与外界交往,产生了较强孤独感,以致于丧失了坚持治疗的信心,尤其是经治疗后病情还是反复恶化,疼痛没有减轻甚至加剧,致使失去了继续治疗的自信心,最终使患者产生悲观绝望、极度消沉的情绪,甚至拒绝配合自身的治疗。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模式的转变,近年来肝脏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正引起医学界的重视,而心理疏导对于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肝脏疾病患者进行心理呵护,使患者负面情绪减少以及有充足信心和勇气去战胜疾病。心理呵护是一项具有广泛性、连续性、复杂性的工作。需要有心理学、伦理学、人际关系学、社会学等综合知识,需要有良好的语言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