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肝外胆管损伤,通常由腹部损伤和医源性损伤引起。医源性损伤较为常见,如右上象限黄疸增高、持续疼痛、发热等。目前情况下,手术治疗是肝外胆管损伤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该病不具有传染性,易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
01肝外胆管损伤的基本致病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概述
肝外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腹部外伤和医源性损伤。医源性是常见的,尤其是在胆囊切除术后。
(二)基本病因
1、腹部损伤:腹部损伤可引起腹部穿透伤和肝外胆管损伤。
2、医源性损伤
(1)胆囊手术易损伤胆管,引起肝外胆管损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胆囊切除术的2-4倍。解剖变异、急性炎症和慢性瘢痕是主要因素。
(2)当十二指肠在胃大部切除术中被切除和闭合时,胆道探查和引流如果不正确也会导致胆道损伤。
(3)十二指肠逆行内镜胆囊造影术(ERCP)和内镜括约肌(EST)的特点是侵入性检查和治疗。
02肝外胆管损伤患者的典型症状及其并发症
(一)概述
肝外胆管损伤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损伤程度、狭窄程度及有无肝内渗漏。肝外胆管损伤的主要表现是胆道瘘和/或梗阻性黄疸。
(二)典型症状
1、腹痛
肝外胆管损伤时,胆漏沉积在腹部,引起胆汁腹膜炎,表现为剧烈的腹痛、疼痛程度、范围逐渐扩散,甚至达到整个腹部。
2、黄疸:术后黄疸逐渐加重,肝外胆管损伤应考虑阻塞性黄疸。尿液可以是浓茶色,大便可以是陶土色。
3、发热:当肝外胆管受损时,胆汁进入腹腔会引起发烧。
(三)并发症
可出现胆道瘘、胆汁性腹膜炎、梗阻性黄疸、胆管狭窄、胆管炎、肝内胆汁结石、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
03肝外胆管损伤的阶段检查及其检查方法
(一)预期的检查
患者如有腹部外伤或腹部手术、黄疸,伴有右上腹疼痛和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求医后,医生会首先对病人进行身体检查,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然后建议病人接受腹部B超、CT、逆行胰胆管造影或磁共振胆道造影,以进一步澄清诊断。
(二)医学检查
1、视临床情况而定:医生会仔细观察病人的皮肤和眼睛是否有黄疸。
2、触诊
医生会触诊病人的腹部,检查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肌肉张力等。由左下腹部检查,逆时针方向检查,掌心腹壁,伴随着呼吸的升降运动。当肝外胆管受伤时,腹膜炎的明显征象,如触痛、反弹疼痛和肌肉紧张,可触及右上腹或整个腹部。
(三)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血清酶升高。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音波、CT扫描:了解胆管近端是否扩张,胆管是否中断,是否有腹腔积液。
2、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胆管破裂的位置和程度可以确定。
04肝外胆管损伤的治疗原则及常见的治疗手段
(一)治疗的原则
肝外胆管损伤后,胆管系统的完整性和通畅性受到破坏,及时恢复胆管系统的通畅性和通畅性是阻断其后续病变的关键。诊断后需要立即手术,手术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畅通无阻的引流和修复胆道。
(二)一般治疗:严重损伤和失血的患者应积极抗休克,积极止血,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三)药物治疗:根据病人的情况,抗生素可用于预防感染。最常用的药物是青霉素和阿莫西林。
(四)外科处置
1、胆管破裂,裂口上方或下方有单独开口,“T”管排水,短臂无撕裂支撑,维修。“T”管至少应保存六个月。
2、胆管完全断裂,“T”管两端无张力吻合。T”管放置在吻合下方1~2厘米处,有另一个开口,并放置9~12个月。
3、当胆总管不能修复时,可进行普通胆管空肠常规Y型吻合。在骶骨骨折的情况下,胆道(肝)十二指肠吻合,远端结扎。
4、严重疾病或技术力量薄弱,不能完成一期修复的,可在修复手术后3至4个月内放置“T”管引流器。
(五)其他治疗
内镜治疗可用于胆道狭窄和狭窄患者,但没有血管并发症和严重的胆道缺陷或截肢。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适用于肝门下胆管损伤,而PTC更适用于肝门上胆管狭窄、近端扩张和胆道吻合的患者。
05肝外胆管损伤的手术后、日常及饮食等方面的管理
(一)手术后护理
1、术后病人应定期更换药物以保持伤口清洁及预防感染。
2、按照医生的嘱咐及时拆线。
(二)生活管理
1、在康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2、在适当的时候运动,但是要避免过度工作和剧烈的对抗运动。
3、秋冬季节注意做好保暖、防寒措施。
(三)食品公司的建议
1、保持饮食均衡,营养补充充足,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保证营养。
2、保持有规律的饮食。
(四)食物禁忌
1、忌食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心脏、肝脏、脑、肠、蛋黄、松仁、鱼、蟹黄等。
2、建议像脂肪这样的肥肉要少吃。
结语:这种疾病的预后与病人的基本情况和他是否及时得到治疗有关。如果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可实现治愈,且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如果肝外胆管损伤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胆道瘘、胆汁性腹膜炎、梗阻性黄疸、胆管狭窄、胆管炎、肝内胆管结石、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