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感染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高且治愈率较
TUhjnbcbe - 2024/7/9 0:23:00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baidianfeng.39.net/a_zjwd/190603/7189474.html

导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分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急性坏死结肠炎两大类。其中临床常见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最常见的胃肠急症,九成以上的患儿是早产儿。临床上表现为腹胀、呕吐、便血。

01了解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因,掌握其发病机制,帮助临床诊断

1、发病病因

①年龄和成熟度 

医学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出生体重及每周的发病率,随着出生体重增加而危险性下降,并发现达到相等于35~36周胎龄时,则危险明显降低。提示胃肠道的功能成熟起主要作用,婴儿在宫内和宫外的发育使NEC易感性降低。

②喂养 

许多新生儿学专家强调喂养是NEC发病的首要因素,因为NEC的发生与喂养之间存在明显联系,并且与喂养的速度也有一定关联,因此控制喂养的时间和容量可能预防疾病。

③高渗性的配方乳和药剂

医学专家通过研究发现NEC与高渗性药剂之间有较强关联。婴儿喂以未稀释的乳酸钙,比无钙剂或用水或乳稀释的乳酸钙有更高的发病率。据此提出高渗溶液进入胃肠道损伤肠黏膜和促成NEC发生。

④药理学因素 

已知黄嘌呤的衍生物(如茶碱、氨茶碱)可减慢肠运动和引起肠细胞损伤。给予早产儿大剂量维生素E,目的是减少视网膜病后遗症的发生,但NEC发病率也会因此增加。其次常用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吲哚美辛,会减少肠系膜血流和增加肠系膜血管阻力,进而导致NEC的病发。

⑤细胞因子 

NEC的标志是危重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局部肠段的炎性产物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在NEC肠坏死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2、发病机制

02选择科学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掌握检查要点,帮助诊断治疗

1、粪便潜血试验

大多数患儿在病变早期就出现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故临床上对轻度腹胀的疑似患儿,往往需连查3次粪便潜血试验协助诊断。

2、血常规

患儿血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但通常在外周血中减少,且活性下降。在婴儿中如出现典型的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则预示着不良预后。血小板减少亦是提示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重症病例和晚期病例会出现血小板降低。

3、血培养

部分病例血培养阳性,大多为大肠埃希菌。

4、B超

可见肝实质及门静脉内间歇出现微小气泡,超声心动图有时可见下腔静脉内有微小气泡进入右心房。超声检查目前用于了解有无腹水和腹水量的多少,指导腹腔穿刺取点。在将来还可用于通过观察肠壁、黏膜和肠系膜血管情况来评价肠缺血状态。

5、X线检查

腹部X线平片对诊断很有价值,一次无阳性发现可多次摄片随访。

①胃肠道动力性梗阻,肠壁间隔因水肿、渗出而增宽

②肠壁气囊肿,多见于右下腹,肠壁间呈囊样(泡沫状或串珠状)、环状及细条状透亮影

③门静脉积气,是肠壁积气的气体被肠壁间质内血管吸收,使门静脉出现树枝样充气影,从肝门向外围伸展,常在12小时内消失,但也可超过4天

④选择性肠襻扩张固定征象,表明该段肠襻出血、坏死等病理改变严重

⑤气腹或腹腔渗液明显增多,提示肠坏死、肠穿孔。存在本病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如未成熟儿、有围产期抢救窒息史、脐部插管、休克、呼吸窘迫、贫血、喂养问题等等,一旦出现相关的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改变,即可作出较肯定的诊断

03新生儿小肠结肠炎治疗方法具有多样性,根据临床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早日治疗

1、保守治疗

①禁食

一旦怀疑本病即应禁食,具体时间应视病情而定,轻者为5~7天,一般为8~12天,最长可达3周。当小儿食欲恢复、腹胀消失、肠鸣音正常、X线平片和大便隐血转阴后3天可试喂养,先从水开始,量由少逐渐增加,再喂稀释奶。如恢复饮食后症状又恶化,则应再禁食。

②胃肠减压

胃肠的持续吸引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的常规措施。

③抗感染治疗

可选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每天mg/kg或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每天mg/kg;多黏菌素E有中和毒素的作用,每天口服10~15mg/kg,0.5%甲硝唑7.5~15mg/kg,每12小时1次。怀疑为肠道感染引起发病或血培养阳性者,抗生素的选用应根据感染的细菌而定。

④补充水、电解质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非常重要。

⑤营养支持

小儿禁食期较长,要注意营养补充;以每日热量kJ/kg(80kcal/kg)进行全胃肠外营养。

2、手术治疗

①孤立病变

如单一区域肠坏死或穿孔,仅需局限切除,近端造口。经切口造口的情况是:肠系膜增厚而短,经腹壁造口其血供困难;造口关闭容易;切口并发症并不增加。

②全肠病变

全肠NEC,存活率<25%。两成左右的病例发生全肠病变,形成治疗上的极大困难,大块切除必然导致短肠综合征,但保留坏死的肠道又是致命的。治疗选择或是切除坏死肠、近端造口,或不做肠切除、高位造口。以前任何治疗的死亡率为40%~%,存活者均为短肠综合征。高位近端造口(不做肠切除)使肠流转向也许经过远端肠减压,促使损害的肠段愈合,减少代谢需求和减少细菌数量及其副产品(内毒素和细胞因子)。

结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死亡率较高。当患儿具有腹痛、呕吐等症状,家长医院就医诊治,尽早诊治,尽早治疗,提升治疗效果,增强治愈率。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高且治愈率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