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姜曼
非洲的雨季快来了,所有的东西都在大修。可能是由于网络维护,就经常断网。医院处在半山腰,信号本来不稳。周末,为了方便网上沟通联系,他特意专程开车到当地电信局——信号塔附近信号比较好的地方和万里之外的亲人进行联络。
王一鸣4岁的女儿一直认为爸爸、妈妈有两个家:一个在临沂,一个在非洲。
来非洲工作两年多,这就是一个普通援非医务工作者最动情的时刻:想念家乡的亲人。想接孩子放学,周末陪他们回老家照顾两边的老人,一家人其乐融融吃顿团圆饭……但现在身处异国他乡,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好好完成援非工作任务。
王医院儿外科一病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年6月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派,成为全国第25批援助坦桑尼亚医疗队员。目前正在坦桑尼亚西南重镇姆贝亚市医院(医院)进行医疗援外工作。
胸部手术零突破
完成坦桑尼亚首例儿童胸腔镜手术
医院是坦桑医院,承担着周围6个区疑难危重病例的诊疗任务,总人口高达万左右,约占坦桑尼亚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但医院配置仅医院水平。他所在的普外科包含了国内的普外科、儿外科、泌尿外科、烧伤科、神经外科和整形修复科6个病区,综合性要求极高。
在这种艰难环境下,王一鸣克服巨大的心理压力,化压力为动力,直面挑战,勇挑重担,肩负起祖国人民、沂蒙人民、“临医人”赋予的使命,在受援科室,探索开展各专业疑难病例的诊治工作,在极其有限医院开展了多项腹腔镜手术,创坦桑尼亚先河。
实施空气灌肠使受援国成为非洲第二个能够不做手术治愈儿童肠套叠的国家,减轻了患儿家庭负担、减少了住院时间;在坦桑尼亚首次应用Fast-TrackSurgery理念治疗肠外瘘病人,极大降低了普外危重病人的死亡率;医院改进部分手术与诊疗:乳腺癌根治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急腹症造瘘术、儿童尿道下裂根治术、儿童先天性无肛pena手术、腹腔严重感染病人的处理、烧伤病人创面的处理……以上手术和治疗既让当地医生受益,学到先进医疗技术,医院的诊治水平;也让患者切实得到实惠,深受好评。
要知道,在以往,医院受条件限制,无法开展胸腔镜手术,患儿只能想办法转诊到医院进行手术。而这个距离在落后的坦桑尼亚,基本意味着患儿家庭被迫放弃治疗。
年9月,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实现胸部手术零突破,顺利完成坦桑尼亚首例儿童胸腔镜手术。这次手术的顺利开展既为患者家庭节约费用,又避免了创伤巨大的开胸手术。患儿家长十分感激,一直表达对王一鸣的感谢,对中国的感谢。
结束援外探亲假期
参与姆贝亚镇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救治
王一鸣把国内先进的腔镜手术技术带到非洲。在医院的两个护士长和一个药剂科医师都在他的带领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非洲同行的认可,是对他技术最大认可,更对中国技术的认可。“当时,药剂科主任还给我送来了蛋糕,让我非常感动。”
今年1月,王一鸣回国探亲期间,邀请姆贝亚普外科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医学博士Mujuni,医院访问。访问期间,医院的宏大规模、现代化程度、高超的医疗水平、医护紧密合作,让Mujuni教授深深震撼,医院进一步深入交流和长期合作奠定基础。
3月21日当国内疫情逐渐好转,非洲疫情却拉开序幕。得知情况后,王一鸣结束援外探亲假期,毅然踏上了返回坦桑尼亚的征途。4月23日,王一鸣在受援院开展一场防治新冠病毒的培训会,传授中国经验。从如何戴口罩,如何穿脱防护服,到如何居家防护,每一个都实例讲解,并现场演示。坦桑尼亚疫情日趋严峻,4月28日,全国新冠病例飙升至例,其中姆贝亚镇确诊4例。此时,一例尚未排除新冠肺炎感染患者急需手术,病人30岁女性,左侧腹部巨大肿物入院,大小约33×25×25cm。来不及犹豫,王一鸣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后,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完成肾脏肿瘤切除。术后已是全身大汗。
首次远程医疗会诊
为非洲患儿带来好医疗技术
6月8日,医院儿外科与医院为一名高位无肛患儿进行远程会诊。多位医生参与病情讨论,加强两地合作,并为分享中国医疗经验和技术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助力坦桑尼亚医疗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而此次远程会诊也是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医疗队的首次远程医疗会诊,具有重要的意义。
援助还不仅仅止于此。6月4日,经坦桑尼亚卫生部批准,医院援助医院腹腔镜器械捐赠仪式顺利举行。医院进行捐赠,医院院长Mbwanji、大外科主任Mboma、普外科主任Mujuni、Mlabawa等出席捐赠仪式。Mbwanji院长发言表示,感谢医院对医院的捐赠,感谢医院党委对医院的关心和支持。
在医疗工作之余,王一鸣开展医学带教。他用英文为全院开展业务讲座,受到一致好评。演讲的PPT及现医院手机聊天群的热点。他带教开展儿童肠套叠诊疗工作,目前已由受援科室主任姆博马汇报至坦桑尼亚卫生部,其规划的坦桑全国儿童空气灌肠诊疗培训中心也已提交成立申请。今年起,医院邀请王一鸣参与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姆贝亚医学院的临床技能考试,病史采集、查体、病例汇报,读片等基本技能测试。
月是故乡明。在外期间,王一鸣无时无刻不思念家乡,想念亲人和同事。但身上肩负的职责和使命,让他从未有过任何的懈怠。作为援非队员,在国旗下宣誓的那一刻,就已经选择了无怨无悔的付出。“救死扶伤是医者共同的职责和担当,为中非友谊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是每一个人的情怀和使命。”
从沂蒙山到非洲大草原,虽相隔万里,但医者情怀依旧。王一鸣充分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带到了非洲,并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为祖国和家乡人民争光添彩,用实际行动搭建起中坦友谊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