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24日,医生李雁和往常一样,来到诊室,但他的心情却无比沉重,因为他知道,自己即将迎来一个非常特殊的病人,医生病人。
“医生病人”是李雁对于一类病人群体的总称,顾名思义,就是指曾经职业是医生,现在却身患疾病需要治疗的人员群体。借用李雁自己的话来说,如果一个一直给别人下诊断的医生,有一天需要寻求别人的医学帮助,心情肯定会是百感交集且复杂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名“医生病人”名叫陈茹,曾经的她是一名妇科医生,这一次之所以来求诊,是因为一种极为罕见的癌症疾病,也是李雁心情沉重的主要原因——腹膜癌。
01什么是腹膜癌?
所谓腹膜,其实指的是人体下腹腔内,帮助各个器官连接而又区分的横隔薄膜,用以避免各个身体器官出现粘连,维持正常地生理系统运转。
而腹膜癌,指的就是癌细胞扎根在腹膜上,诱发,扩散,最终引起的癌症疾病。而腹膜本身又非常的脆弱,想要通过手术治疗腹膜癌,无疑是在“薄膜”上挥舞手术刀,稍不注意,可能就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
但是,腹膜癌毕竟是癌症的一种,如果放弃治疗,癌细胞持续分裂扩散,最终仍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也正是因为如此,陈茹作为医生,需要同为医者的李雁帮助。而李雁,正是我国第一个腹膜肿瘤专家,也只有他,能够完成这样“破釜沉舟”的手术。
当天下午三点半,刚刚结束一场手术的李雁,转头走上了陈茹的手术台。
但当李雁打开陈茹的腹腔后,里面的情况远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得多:不仅是横膈肌和腹膜上生有大大小小的肿瘤,在腹腔肠道内部,李雁还发现了两个苹果大小的肿瘤。如果进行手术,困难程度无疑又要上升好几个台阶。
不仅如此,患者的腹腔内也已经出现了多处化脓,感染的情况,生命迫在眉睫,必须果断地做出决定。
李雁也没有犹豫,毅然决然地开始进行手术,通过自己精湛的技艺,在腹膜上用手术刀“跳舞”。经过12个小时的苦战,终于,陈茹致命的肿瘤被去除,手术宣告成功。而这时的李雁,12个小时的不吃不喝,精神高度集中,也让他差点跪倒在了手术台上……
这台12个小时的手术,震惊了国内医界,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李雁、作为中国第一个腹膜癌诊疗中心,也是国际腹膜癌联盟唯一的中国常委。一直以来,也只有他坚守在这一国内几乎空白,艰难而又危险的腹膜癌手术领域上。他的坚持和守望,值得我们所有人为之尊敬。
了解到李雁的事迹,想必很多朋友都有所感慨,笔者也同样如此,但我们在敬佩李雁的职业素养与坚守的同时,也不由得对国内腹膜癌的现状而感到疑惑:
02“为什么国内目前,仍然只有李雁等人坚守在腹膜癌的领域?”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仅仅是国内,即使美国,日本之类的医疗大国,同样仅仅存在单一地腹膜癌诊疗中心和协会。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腹膜癌手术风险过大
上文有提到,人的腹膜,就好比是一层“薄膜”,非常脆弱,而腹膜癌的手术,就好比是用手术刀在一层薄膜上操作,风险程度可想而知,一旦导致腹膜横膈破损,继而大出血的情况出现,很容易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
而对于大部分医生而言,我们自然不能强求他们拥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踏足腹膜癌手术的领域。但也正因为如此,更能彰显出李雁的职业操守和人性光辉。
原因二:远非常人能承受的体力消耗
我们从李雁的事迹可以看出,单单是针对陈茹的手术流程,就高达12个小时,而在现实的医疗病例中,不乏比其症状更为严重的腹膜癌患者,所需求的手术时长,可想而知。
而医生不是神,他们也是人,连续12个小时的高度精神集中和紧张操作,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也不是一般人敢于去承受的。
还有例如技术不够成熟,专业的培养体系不健全等更深层次原因,这里就不一一地进行探讨了。
但是,也正如一开始所强调的那样,正是因为腹膜癌治疗的困难,腹膜癌手术人员的缺失,李雁“茕茕独立”的特殊性,才更能凸显出他的职业素养和人性的光辉。在未来,我们当然希望像李雁这样有责任,有职业,有担当的医者越来越多。正如年的冬天已至,明年的春天也不会远一样。虽然漫长,但仍然值得等待,终有一天,这样的盛景也一定会到来。
参考资料:
[1]:《草图医生李雁:手里拿着柳叶刀心里想着癌细胞》健康界-1-21
[2]:《腹膜癌相关》知网空间年02期
#健康过冬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