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进口博览会的召开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尽的活力。在上海进口博览会的最后一天,抗感染医学领域的一场学术交流盛宴也顺利开启。年11月10日,第四届中日抗感染高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行。中日抗感染高峰论坛自年成功召开第一届以来,目前已与抗感染领域的众多专家们共同走过了4年。4年中,论坛先后共邀请10多位日本专家和数十位国内专家,围绕抗感染领域的话题进行了充分、广泛的交流。随着会议规模的不断扩大,中日抗感染领域专家的交流日渐深入。这对以患者为中心,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推动权威指南落地,提高感染患者的临床救治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家致辞本次论坛邀请到刘又宁教授和潘曙明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刘又宁教授为医院呼吸科教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第八届呼吸病学分会主委、第十二届内科学分会主委,常年致力于推动中日抗感染学术交流,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潘曙明教授为上海交通大医院副院长、急诊科教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学组副组长,已连续四届参与中日抗感染高峰论坛,对论坛的举办和学术交流的顺利进行做出重要贡献。
刘又宁教授
刘又宁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抗感染的重要性以及中日学术交流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感染疾病是临床很多科室都要面临的疾病,感染疾病处理不及时,很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很多患者并非死于原发疾病,而是死于重症感染。此外,加强中日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人群特征相似。但是,中国耐药形式严峻,除了与抗生素滥用相关,还与感控措施不到位密切相关。目前,日本在感控方面做得较好,如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率很低。使用碳青霉烯类治疗的患者占有较高比例,但其耐药状况依然好于我国。这提示,日本在感控方面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潘曙明教授
潘曙明教授则表示,每届论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论坛举办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学术交流,更好地推动中国抗感染领域的发展。经过4年的发展,中日抗感染高峰论坛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抗感染领域交流平台。
住友制药高级副总裁加味靖博先生
住友制药高级副总裁加味靖博先生在致辞中指出,希望此次论坛能充分发挥促进中日抗感染领域学术交流与分享的作用,使重症感染治疗领域的专家都有所收获。他还透露,明年美罗培南将迎来上市20周年,将继续承担它对中国感染患者的使命。
主会场报告环节本届论坛邀请的日本专家为庆应大学医学院佐佐木淳一教授、医院大毛宏喜教授。两位专家分别围绕急重症领域的抗生素优化使用和如何做好腹腔感染管理发表报告。国内医院沈宁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诊断和治疗指南(版)(下简称指南)进行了深入解读。
基于PK-PD理论,在急诊和重症医学领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佐佐木淳一教授
佐佐木淳一教授表示,在选择抗生素及其剂量时,除结合患者自身状况及当地病原菌流行病学特点,还要基于药代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理论。
临床中,一种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效果可能与实际疗效并不相符。即使相同剂量,血浆浓度、治疗效果也会因PK-PD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此外,最小抑菌浓度(MIC)也会根据病原菌的部位不同而变化。
PK-PD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分布容积、清除率、排泄半衰期、MIC等。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抗生素的亲水性和亲脂性会因为患者状况发生变化,进而影响PK及其参数。此外,重症患者基础疾病的变化会影响PK。例如,烧伤患者血管通透性增加,将增加水溶性抗菌药物的分布量。
在评价一种抗生素治疗效果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