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化疗是高选择性的区域化疗,主要用于治疗腹膜的原发和继发肿瘤及并发症。通过腹腔内应用化疗药物,能使高浓度药物直接与腹腔内肿瘤组织接触,并降低进入体循环的化疗药物浓度,减少*副作用,同时与热疗协同增效。腹腔化疗包括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腹腔灌注化疗以及腹腔内药物(包括缓释剂)的局部使用,其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是目前主要的腹腔化疗方式,临床应用最广。
肝胆胰恶性肿瘤腹腔化疗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1)存在腹膜转移,或癌性腹腔积液的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2)存在腹膜癌发生高风险因素的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
禁忌证:
(1)存在腹腔广泛粘连,包裹性积液,吻合口存在水肿、缺血、张力等愈合不良因素;(2)完全性肠梗阻;(3)肝肾功能明显异常;(4)合并严重骨髓抑制,严重心血管系统病变,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腹腔感染;(5)出凝血功能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不能耐受HIPEC等。
腹腔化疗方法
腹腔化疗药物置入
腹腔灌注化疗及热灌注化疗
1.灌注管放置:置管位置可根据医师经验决定,一般置4根管,上腹部、下腹部左右各1根,呈“X”形交叉放置。灌注管可在术中放置,合并癌性腹腔积液等非手术患者可经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上腹部的2条建议放置在左膈下和肝肾隐窝,作为腹腔化疗的灌注管;下腹部的2条建议放置在两侧盆底,作为腹腔化疗流出管。
2.时间选择及频次:原发肿瘤切除后24h,残留癌细胞增殖动力学发生变化,残留G0期癌细胞进入增殖期,残留癌细胞3d后增殖速度减缓,1周后恢复到术前水平。考虑到癌细胞增殖特性及术后腹腔粘连形成,手术患者应尽量在术后1周内进行腹腔化疗,如患者病情允许,推荐术后48h内开始腹腔化疗;非手术患者,可在生命体征稳定、全身情况容许时进行腹腔化疗。每次腹腔化疗持续60~90min,可间隔24~48h后重复。对于已出现腹膜转移的患者,总疗程推荐5次,可视实际效果及不良反应酌情增减。尚未出现腹膜转移患者的预防性腹腔化疗,总疗程推荐为1~2次。
3.具体操作方法:置管完成后采用闭合式或开放式灌注方式,灌注管连接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灌注液恒温、恒速的注入和排出腹腔,循环灌注。推荐将化疗药加入2L/m2生理盐水或葡萄糖蒸馏水混合液(根据采用的化疗药物决定),热灌注则加热至44~45℃,并维持腹腔内化疗药液恒温在43℃左右,具体温度可根据选用化疗药物的药理学特性调整。腹腔灌注速度为~ml/min,持续60~90min。
肝胆胰恶性肿瘤腹腔化疗的临床实施
需特别强调的是,我国的肝胆肿瘤患者大都有肝炎、肝硬化的背景,这些患者不同于结直肠癌及卵巢癌患者,实施腹腔化疗尤其是HIPEC时需特别警惕化疗药物对肝功能的损害,特别是大范围肝切除术后的患者。大范围肝切除术后的患者如要实施HIPEC,化疗开始时间应酌情延后,具体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复查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来综合评判,建议术后3~5d待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胆红素及凝血指标恢复后,再考虑进行HIPEC;同时在腹腔化疗过程中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