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思思
本期人物介绍:冯思思,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陕西省第七批援马拉维医疗队队员、妇产科医生,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陕西省性学会产科重症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围产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先后荣获中国驻马拉维大使馆援外医疗队“优秀队员”,国家卫健委对外交流中心“优秀财务人员”,医院“抗疫先锋特殊贡献奖”。
一年前,冯思思积医院号召,参加了第七批援马拉维医疗队,成为陕西省第七批援马拉维医疗队一名妇产科医生,开始了为期一年多的对外医疗援助工作。和其他的医护人员一样,在援马拉维期间,无论是夏阳酷暑、缺水停电、药械缺乏,还是交通和通讯不便,还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冯思思医生时刻以帮助马拉维卫生事业为已任,充分发扬救死扶伤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当地人民的健康服务。她用仁心和仁术,勇于担责、挑战自我,为马拉维人民提供了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她同援非医疗队员们用艰苦卓绝的精神自我克服、自我完善、乐于付出,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中国医疗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担当,赢得非洲马拉维民众的广泛赞誉。同时她在医疗队里还担任会计,除负责完成日常的财务工作外,还按要求按期完成预算3次,决算1次,协助国家健康委对外交流中心用软件完成财务平台提速测试,协助资产管理员完成固定资产报废等财务管理工作,年被国家卫健委对外交流中心评为“优秀财务人员”称号。她为提高当地医疗水平和推动中马两国医疗合作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被中国驻马拉维大使馆特授予“优秀队员”荣誉称号。她的事迹还上过《人民日报海外版》、《华侨华人网》等国内外主流媒体,让我们一起把时光倒流说说援外医生冯思思了不起的故事吧。
不辱使命敢挑重担
位于非洲东南部的马拉维共和国是一个拥有万人口的内陆国家,因常年气候温和宜人以及当地民风纯朴而享有“非洲温暖之心”的美誉,也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艾滋病、疟疾等传染病多发国家。
马拉维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22度,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冯思思回忆道:“风景秀丽,原始,原生态,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手机随便一拍都可以是一副美丽的风景画。走在路上,随处都有着热情非洲人民的和我们打招呼。”刚进驻地时还十分高兴,还没兴奋多长时间,各种问题接踵而至。驻地的房子是个2层的小院子,二楼是中国援非医生的住处,设施简陋,墙体发霉,天花板裂缝,屋里除了保证基本生活所用的木质的桌子,一个衣柜,一张床外,并无其他家具。唯有院子中间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显得格外耀眼。这里经常停水停电,有时一停停几天,突然来电,电压瞬间增高,灯泡炸裂都是小事,严重时就会着火。蚊子、壁虎经常在屋内的墙壁上来来往往。夜深人静时屋檐下蝙蝠的叫声成了“催眠曲”,甚至猫头鹰也会飞进屋内“做客”。
除了自然环境中潜存的危险之外,马拉维由于没有自主工业,几乎所有物资都依靠外援,极度缺医少药已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地经济落后,全国55%的人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一般工作人员一个月收入约三万克瓦查,相当于人民币二百多元。
援非工作的第一关就是语言关,当地语言为奇切瓦语,官方语言为英语。冯思思说:“由于马拉维英语带有浓重的口音,跟我们学的练的英语差别很大,经过一段时间才适应。工作中实在听不明白了就让他们写出来,原来是十分熟悉的单词,只是他们的发音不一样。比如,门诊的缩写OPD,他们念的是OBD。为了过语言关,我们就找科里的年轻人或实习生和我们练习口语,大约过了两个月才完全适应。”
医院是当地第医院,妇产科病人多且病种复杂。一张床垫放在地上就是一张加床,病人在病房内席地而卧,原本拥挤的病房连走路都成困难,经常要在病人身旁跨来跨去,没有医生值班室,只能站在病床前完成医嘱下达,病历书写,每天的晨查房都会持续到中午时分。
面对困难,中国援非医疗队迎难而上。依靠扎实的临床医学功底,医疗队医生们在那里做到了“巧妇要为无米之炊”。在简陋的条件下不断刷新着技术难度:她从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高血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HELLP综合征,产后出血,妊娠合并重度贫血,葡萄胎,子宫肌瘤,异位妊娠等常见病诊治;到开展复杂盆腹腔感染手术,带教下级医生开展子宫动脉结扎手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指导当地医生常见病的临床思维,总结产程中胰岛素使用剂量并制成表格,便于当地医生掌握,提高当地医生的诊治水平。
落后的条件导致当地感染性疾病高发,特别是手术后感染,产褥感染病人,经常会有年轻女性因为感染切除子宫,甚至失去生命。残酷的现实让她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利用短暂的回国探亲时间把国内VSD(真空密闭引流)设备和技医院,创新医疗新技术治疗盆腹腔感染病人及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人,该技术的使用,使得因感染行子宫切除的患者数量明显减少,使切口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缩短7天左右,治疗效果显著……为了确保该项技术能够长期开展,她制作课件,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教会他们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简易的VSD敷料。
大爱无疆,挽救感染患者
年6月17日上午,医院冯思思医生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当地一名26岁剖宫产术后严重感染的患者。在救治时,患者伤口全层裂开,打开敷料后一股恶臭扑面而来,时不时有苍蝇在伤口附近“猎食”,满腹腔都被脓液覆盖,子宫已失去了正常的颜色。面对如此严重的感染,既要控制感染又要保住子宫,面对这样两难的高风险手术,当时,冯思思的想法是,尽可能为她保留子宫。庆幸的是,经过1个多小时的攻克,清理坏死组织,放置引流管,利用VSD真空负压技术引流脓液,联合药物抗感染等疗法,感染逐渐被控制,患者为冯思思医生竖起来大拇指,称赞中国医生好,感谢她保住了我的子宫。
多学科联手,救治患者
年当地时间9月18日凌晨,妇产科冯思思医生突然被电话叫醒手术室通知立即会诊。一名当地28岁的女性患急性盆腔炎,由当地医生进行了抗炎治疗7天,症状没有缓解,出现发热,下腹疼加重,可能有感染性休克的表现危及生命,院方向中国医疗队提出进行抢救性手术的请求。冯思思医生立刻向分队长汇报并迅速赶到科室。
在队友普外科牛锦全医生的协助下,两人凭借扎实的外科和妇产科基本功与丰富的临床经验,面医院却仅有ml红细胞悬液,盆腹腔严重黏连,肠壁薄弱蝉翼的重重困难,一点点分离,一点点寻找,终于找到了感染的来源是卵巢畸胎瘤,足足花了2个半小时手术顺利完成。这支医疗队在非洲遭遇的第一次多学科联手作战得了满分,受到了院方和患者家属赞赏。《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医生联手治疗复杂盆腹腔感染”标题进行了详细报道。
巡回义诊抗击疫情
年12月18日,她跟随医疗队长和大使馆领导前往马拉维南部地区进行为期三天的义诊。义诊地区是马拉维最为贫困的山区,道路颠簸,天气炎热,狭小的诊室外等候就诊的患者人山人海。看到当地民众渴望被救治的眼神,她顾不上喝水,连续数小时接诊,经常因为被耽误吃饭而只能在下午返回途中吃着冰凉的盒饭,劳累加上饮食不当导致胰腺炎复发,后来的几天只能暂禁饮食。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她累计接诊人次,病种涉及盆腔炎,不孕症,流产合并感染,妊娠合并高血压等疾病诊治和科普宣传。
病*无国界,华人有担当
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后,非洲大陆也未能幸免。原本确定的回国日期因为疫情而变得遥遥无期。错过了年幼孩子幼升小的重要时刻,失言于对孩子回国时间的承诺以致于孩子天天哭泣,无法在从小养大自己的姥姥弥留之际尽孝,重重挫折也并未动摇她继续践行“大爱无疆”援外精神的决心。她听从医疗队和大使馆的安排,积极配合队长做好防疫工作。利用科室晨会时间与当地医生交流防疫知识,练习正确佩戴口罩,强调六步洗手法等防疫措施。结合当地实情撰写通俗易懂的防疫知识宣传资料,如:《正确个人防护》,《消*剂使用注意事项》,《新冠防疫建议之日常外出篇》,《防疫守则》等,在马拉维中华侨胞群内广泛转发普及;在医疗队队长的支持下和翻译老师的协助下,邀请到驻马拉维大使刘洪洋大使将《正确个人防护》制成英文版本《ProperPersonalProtectionAgainstCOVID-19》,在当地医务人员中广泛传播,协助当地民众了解新冠肺炎,采取正确防护措施;按照大使馆的部署,她利用现有条件建立在马拉维华人新冠肺炎临时隔离点,为此与国内专家反复沟通,多次修改布局图和工作流程,最终完成了隔离点的布置工作;在回国前,她还主动请缨加入华人核酸检测志愿者工作,配合当地实验室工作人员,完成包机回国华人乘机前两次核酸检测工作,协助大使馆完成制作了《华人乘坐包机防疫建议》书,确保返国途中正确有效防护,有效的保障了在马华人的身体健康和防治境外输入病例的发生。
医疗队的“总会计师”
冯思思医生在援外工作期间还担任医疗队的会计,负责全队援外经费的管理,她按要求按期完成预算3次,决算1次,协助国家健康委对外交流中心和用友软件完成财务平台提速测试,协助资产管理员完成固定资产报废工作。每月向队长汇报预算指标执行情况及财务工作内容,确保预算使用合理合规,在预算*策允许范围内尽力改善队员的生活条件。本年度预算使用率符合相关要求。面对特殊时期新老队无法当面交接的情况,总结了详细的财务交接说明,与新队会计逐项交接,详细解释,确保财务工作顺利交接。财务工作获得了省厅和国家委对外交流中心老师的好评,年被国家卫健委对外交流中心评为“优秀财务人员”。
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做好医疗队的宣传交流工作。撰写《中国医生联手治疗复杂盆腹腔感染》,《中国医生率先开展VSD技术》,《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均刊登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和新华侨社网等国内外媒体。为医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