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胎盘
副胎盘是指一个或多个附属胎盘小叶通过血管与主胎盘相连,其发生率在所有妊娠中约占5%~6%,在高龄孕妇及人工授精时发生率还会高一些。双胎盘是副胎盘的一个变异,其两叶胎盘的大小近似。
在超声上,副胎盘表现为两个独立的胎盘通过脐带与主胎盘相连。
图示足月双胎盘的大体病理标本,可见脐带起源于两叶胎盘的中间(箭头所示)
副胎盘应与一个胎盘附着于宫腔的两个部位相区别。需注意,子宫收缩可形似副胎盘,复查超声即可将二者区别开来。
胎儿娩出后,副胎盘可因未被发现而滞留宫腔引起产后出血。副胎盘容易并发血管前置及帆状胎盘。
轮状胎盘
当脐带从胎盘的边缘附近进入绒毛膜和羊膜时,可形成轮状胎盘,较易合并胎盘早剥、早产、宫内发育受限及围产期死亡。
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可有助于本病的诊断,超声表现为距离胎盘边缘约3cm的不规则、抬起状的膜性带状结构,宽度约2~3mm,称为「边缘架」,向羊水凸入,可误解为子宫粘连。
图示轮状胎盘:A上图为正常胎盘的脐带进入绒毛膜示意图,下图为轮状胎盘时的示意图;图B左为孕30周时的胎盘横切面,箭头示轮状胎带状的「边缘架」,右为图左的示意图,图中淡红色的突起、即所谓「边缘架」,为卷起的胎盘边缘,超声横切面可表现为连续、较厚的带状结构;图C为轮状胎盘的大体标本,此胎儿孕37周时因严重畸形而胎死宫内,箭头示脐带进入胎盘的位置
巨胎盘
超声厚度测量胎盘是从胎盘下静脉开始量至胎盘的羊水侧,不包括与胎盘相邻的肌层。
最近,Lee等人认为,前壁胎盘厚度>3.3cm或后壁胎盘厚度>4.0cm时,称之为巨胎盘。胎盘增厚可见于母体病*感染以及糖尿病、巨大儿、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胎儿水肿等。
巨胎盘极易并发胎盘发育不全。形似凝胶样的厚胎盘可随着母体腹腔压力而轻微颤抖,其并发胎儿宫内发育受限的风险可达60%~75%。产前超声发现胎盘增厚时,应详细检查胎儿。胎盘下肌瘤、胎盘早剥以及当胎盘后血肿与胎盘的回声相一致时,可误诊为胎盘增厚。
图示孕34周时的巨胎盘,箭头示胎盘横切面,厚度为6cm,该孕妇系糖尿病患者,胎儿为巨大儿
胎盘静脉湖、绒毛血栓及梗死
静脉湖或胎盘湖
常见于正常晚孕期,由扩张的小静脉所组成。若见于早孕期、或>2cm、或多于3个时,则有重要临床意义。在灰阶超声上,静脉湖为低回声,可因血液流动出现旋涡样回声,并在高增益时更易于显示,大小还可发生变化。
静脉湖出现血栓称为绒毛血栓,为低回声,其大小及形状不会改变,由此可与静脉湖相区别。
胎盘梗死
是指局限性的绒毛缺血坏死,其诱因包括妊娠诱性高血压、狼疮抗凝物、低置胎盘、胎盘早剥、病*感染等。
超声表现为沿胎盘边缘分布的低回声区,如梗死区与胎盘回声相同,则难以发现,阳性预测率仅为12%左右。梗死的中心区域如存在出血,则易于发现,因为血凝块与胎盘的回声不同。
图示孕26周时的胎盘梗死,孕妇35岁,患严重高血压、产前子痫,胎盘内可见钙化及多发复合囊性病灶,箭头示碎屑,无血流信号,考虑梗死灶;因胎儿宫内发育受限,心率减慢,紧急行剖宫产,胎盘病检证实有不同程度的梗死灶。
其它少见胎盘异常
1
膜状胎盘
指大部分或全部胎膜均被绒毛所覆盖,可并发前置胎盘、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死宫内、反复产前出血、产后出血、胎盘滞留。
超声诊断:子宫壁表面均有胎盘覆盖,覆盖面达宫腔壁2/3以上。胎盘厚度正常或较厚!!!但其内部胎盘实质回声较少,可见大片状液性无回声。
膜状胎盘:2/3以上子宫壁表面均被胎盘覆盖。
膜状胎盘:胎盘增厚,其内可见大片无回声,且胎盘实质回声较少,实质部分厚约1.2cm,但整体胎盘较厚!
2
环状胎盘
指环状或轮状的胎盘,表现为一个完整的环,由于一部分胎盘出现萎缩,更常呈现为马蹄状。有人认为环状胎盘是膜状胎盘的一个变异,可并发宫内发育迟缓及产后出血。
3
穿通状胎盘
是指盘状胎盘的中央部分缺如,常指绒毛缺如,而绒毛膜板完整。极少情况下,胎盘存在空洞,产后可误诊为胎盘滞留。
4
胎盘间质发育不全
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胎盘血管畸形,也称为间质干绒毛增生,表现为绒毛膜血管的瘤样扩张、充血及绒毛囊肿或水肿。超声上表现为胎盘增大,内有囊性或葡萄样成分,可类似部分性葡萄胎。鉴别诊断包括双胎妊娠之一胎儿存活并部分性葡萄胎、绒毛膜血管瘤、绒毛膜下或胎盘前出血。最终诊断常需要胎盘病检。
图示胎盘间质发育不全:孕妇27岁,孕13周。A为胎盘横切面,可见胎盘表面及一侧的簇状囊性结构(长箭头示),小箭头示外观正常的胎儿。B与A为同一胎儿,长箭头示胎盘矢状面上的簇状囊性暗区,内无明显血流信号;孕妇血清甲胎蛋白正常;此时,最容易诊断为双胎之一存活并部分性葡萄胎。由于该存活胎儿无明显异常发现,便采取超声随访、保守治疗,胎儿分娩后胎盘病检证实为胎盘发育不全。
来源
即时超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