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1.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
2.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的及口咽部,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3.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为化脓区;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右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4.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外科手术切愈合等级
1.甲级指愈合良好,无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将切口敞开或切口引流者。
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外科手术部位分为切口前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d内发生的仅累计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液体;(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中或者组织中培养处病原体;(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发的切口浅层组织。
(2)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1)针眼处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2)外阴切口术或包皮环切术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3)感染的少数创面及溶痂的二三度烧伤创面。
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d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计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处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于器官/腔隙部分;(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生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它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需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3.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d以内、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计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器官或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者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来源:手术室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