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感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结肠双腔造口术后改良修复术18例分析
TUhjnbcbe - 2022/10/16 10:26:00

作者:王丙炎、马桂芬、于苗子(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医院)

本文由网友“竹林听雨”推荐(请勿转载)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术后再修复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技巧。

方法:对年7月~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肠双腔造口术后行改良修复术的18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18例平均手术时间1.2小时,并发症发生率16.7%,无死亡病例。

结论:结肠双腔造口再修复时机应在前次手术4个月后进行,术前充分准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再修复成功的关键。

结肠;双腔造口;再修复;

结肠双腔造口是结直肠损伤或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治疗中,为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而常用的手术方式,但对病人造成诸多不便,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再修复手术可以解除腹部造口带来的不利影响,造口再修复存在一定的风险。现将我院年—年18例结肠双腔造口再修复病例进行系统分析,探讨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经验教训。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4岁,平均38.5岁。

1.2一期手术时所患疾病

结肠锐器伤9例,腹部挤压伤致结直肠破裂7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2例。

1.3一期手术术式及造口方式

9例结肠锐器伤采用腹部探查切口,修复腹部其他损伤后,由于结肠将破损处提到腹壁外,做结肠双腔造口。腹部挤压伤中,2例直肠破裂,行直肠修补,乙状结肠双腔造口,另5例将结肠破损处提至腹壁外做结肠双腔造口,2例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做横结肠双腔造口,盆腔冲洗引流。

1.4再修复方式及手术时机选择

本组病例造口距再修复时间最短4个月最长1年,手术方式采用原位造口处瘢痕切除,修补结肠破口,分离肠壁与切口粘连,不进入腹腔。分层缝合造口处肌肉及皮下组织,切口内置橡皮引流。

1.5手术结果及术后并发症

本组病例全部临床治愈,未发生再造口及死亡。术后切口感染2例,1例吻合口瘘,病发证率16.7%。住院时间10—29天,平均14天。

2.讨论

结肠造口再修复作为疾病治疗的最后阶段,应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结合本组病例,就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术前准备、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讨论如下:

(1)再修复时机

一般认为再修复的时机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①病人全身状况②伤口愈合情况,腹腔炎症及肠道炎症水肿情况③原疾病情况。我们认为再修复的时间应在腹腔感染充分控制后的3个月以后为宜,时机应个体化,许多因素使再修复的时机不得不延长,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伤口的愈合情况而选择。

(2)手术方式

结肠双腔造口因肠管的连续性无破坏,以原位造口再修复为好,切除瘢痕组织,分离肠管与切口粘连,修补结肠破口,尽可能不分离结肠与腹膜粘连,使结肠破口不与腹腔相通。缝合腹壁各层,切口内置橡皮引流。

(3)再修复的术前准备及并发症预防

(4)结肠双腔造口再修复有各种并发症,如伤口感染、裂开、吻合口瘘、狭窄梗阻,这与术前准备及再修复技术有关,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是做好术前准备,再修复术前应进行各系统检查,肠镜检查结肠远端有无炎症梗阻狭窄,肿瘤病人应查癌胚抗原等肿瘤免疫指标,确定有无复发及远处转移。双腔造口术1月后,结肠壁与切口粘连,此时去除支撑棒,肠袢可逐渐回缩至切口,又与腹腔不通,可以手指扩大结肠远端肠腔,使粪便复通进入远端结肠,恢复肛门排便,或者以凡士林纱团缓压造口处,恢复粪便原通道,造口逐渐缩小。术前正确肠道准备,手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提高结肠缝合技术,注意浆肌层加强缝合时不要穿透全程,导致污染,影响缝合口修复,冲洗伤口,放置有效的引流。术中及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术后禁食,加强静脉营养。本组2例切口感染病例经换药后痊愈,1例吻合口瘘病人,术后一周进食后有少量*色稀便溢出,因不与腹腔相通,病人无腹膜炎体征,给予引流换药后瘘口逐渐闭合,伤口愈合。

结肠双腔造口原位再修复是最方便、简洁的手术方式,术后安全,并发症少,创伤小,痛苦小,易恢复,出现并发症处理方便。在结肠造口术中,如能行双腔造口,尽可能采用结肠双腔造口。

[1]刘连杰等.结肠造口还纳术51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12):.

[2]杭树祥,刘秀华.结肠造口还纳术36例外科治疗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年05期.

[3]石涧江,杨波.结肠造口还纳术有关问题的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年09期.

[4]成光贤,房忠.结肠造口还纳术54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15期.

1
查看完整版本: 结肠双腔造口术后改良修复术18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