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同心
■解放*报记者陈小菁
同心县道路上,同心结路灯闪烁。
雾气散开,远处漆黑的夜空逐渐露出微微的红色。马路两边,同心结形状的灯还亮着,向远处延伸。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一个相距首都北京千余公里的西部小镇。这里属于“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曾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
12月21日,冬至,一场冬雪让当地气温骤降,路上的积雪不时被大风吹起。
透过车窗,马瑞*望向远方,“同心结”投影在他的眼眸,闪烁着光芒。医院的院长,这条路,马瑞*每天要往返数趟。但此刻,他的心情却大不相同,“过节,北京的亲人来了!”
从北京乘飞机、转汽车,一路风尘仆仆,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健康扶贫医疗队,专程赶在冬至这天到同心县回访。得知消息,已经下班回家的马瑞*,放下碗筷匆匆出门迎接他们。
夜色中,汽医院大门。院里,那棵“同心树”树叶已经落没了,粗壮的树干和宽大的树冠,在无声诉说着它的生命力。20年前,首批健康扶贫医疗队的*医院的医护人员,共同种下了这棵树。如今,它已成为友谊的见证、同心的象征。
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健康扶贫医疗队队员们来了,站在风里等候的马瑞*,心潮澎湃。这一刻,往事一幕幕在眼前浮现——
他医院报到的情景,想起多年医院的人民*医那一张张热情的脸庞,想起与他们一起义诊时走过的那些羊肠小道……
从首都北京到宁夏同心县,多公里。一条扶贫之路,将*地医护人员的心紧紧系在一起。
医院工作20多年,马瑞*看着医院,从一层平房发展到三层楼,各项基础设施建起来,人才队伍建起来,病人多起来。马瑞*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医院台阶,以后还要继续发展……”
温暖,镌刻在健康扶贫医疗队队员心上。最早一批参与健康扶贫的中心血液病医学部专家张锡刚说,是他和战友一起把呼吸机、先进的急救技术和理念,医院。那天,医院急诊科医生和他握手的力度和温度,他至今记忆犹新。
中心妇产科专家卞丽红说,这些年她多次走进群众家中诊疗,为偏远地区女性送去关爱。她说,那是人民*医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一个个与患者的拥抱所蕴含的温暖与情谊,永远记在她心里。
对于中心肝病医学部专家张宁来说,来到同心县是圆梦。她的父亲早年曾在宁夏工作生活。她一直期待着,能为这里的“亲人”做点什么……
中心肝病医学部专家洪智贤说,参与医疗扶贫,是他这辈子干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他亲眼看到贫困地区群众看病求医的不易,更深感自己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离开同心后,我有了新的牵挂。”他说。
20年,他们一路同心。心的距离,很近很近。一声“人民*医”,一生人民*医。无论在哪里,白衣战士们都会给人民群众带来安心。他们冲锋在前、悉心守护,人民群众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
“同心”二十年
■崔寒凝刘郑伊解放*报特约记者张聿山戴欣
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健康扶贫医疗队在同心医院留影。
“那是我在特殊时刻做出的正确选择,也是*人的选择”
余灵祥没想到,抵达同心县的第一天,就上了手术台。
“余主任,医院接诊一位70岁男性,门静脉高压出血,病情危急。您能到医院进行手术吗?”
4月8日中午,医院院长打来的电话,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外科专家余灵祥“脑袋还有点蒙”。
就在3小时前,他刚刚跟随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健康扶贫医疗队抵达同心县。此刻的他,正医院的病房查房。
走到窗边,余灵祥静静望着街上熙攘的人群。“没问题!”片刻沉默过后,他答应了这个请求。
余灵祥明白,医院做这个手术,那位病人就只能被送到银川。从县城到银川,路上要颠簸2个小时。对那位生命垂危的病人来说,每一分一秒都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顾不上吃午饭,医院赶。半小时后,他进了手术室。
了解病例、消*、检查……检查手术设备时,他发现,医院的手术床没有安装“手术拉钩”,这将大大制约医生术中的观察视线。在这种情况下做手术,需要2名医护人员轮流“手动”牵拉患者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
“医院的医生,如果手术中出现问题,我是要承担责任的……”余灵祥告诉记者,他看过患者的病历情况,完成这类手术他有一定把握。必须尽最大可能挽救患者生命,他决定马上手术!
“那是我在特殊时刻做出的正确选择,也是*人的选择。”
在余灵祥看来,这是一名人民*医的担当。
手术进行得比预想中顺利。走下手术台,他才开始吃他的午饭——一碗“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也许是太紧张,他说那碗面“特别香”。
这天夜里,余灵祥辗转反侧:医院的手术器械并不落后,为何手术台上连最基本的手术拉钩都没有?
多年从业经验告诉他,医院的手术一定进行得不多——一些临床上必备的手术器械紧缺,是因为临床经验不足,医生技术能力有限……想到这儿,余灵祥心里颇不宁静:“医院做手术是不够的,让他们真正掌握技术,这才是‘治本之策’。”
余灵祥给自己立起一个“小目标”:在开展健康定点扶贫的3个月里,把肝胆类手术的技术留下来,把当地医护人员带出来,提高他们的独立手术能力。“传授医术,就是为当地贫困群众健康提供保障。”余灵祥这样说。
医院发展的两大支撑点,也是中心对口帮扶工作的重点。“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帮带,力争每年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积极开展理论知识讲解、临床技术培训、复杂手术操作示范等教学,实现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的目标。”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领导说。
帮扶医护人员、医院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程,不仅是看个病那么简单。曾先后3次参与“同心扶贫”工作的刘慧莹对此深有体会。
刘慧莹是中心感染病医学部的呼吸科专家,过去的健康医疗扶贫经历,让她在当地小有名气。
同心县气候干旱,当地风沙大,卫生条件差,老百姓得病后常常不能及时治疗。受这些因素影响,同心县的慢性肺病发病率很高。从前,百姓看肺医院检查。当地一名肺结核患者,曾连医院,一边打工一边治病,但病情总反反复复……
听说刘慧莹来到医院,许多她以前治疗过的患者,医院。
把双手搓热给患者听诊,轻声询问患者病情……患者眼中的这位*医,总是一点都没有架子,态度很温和。每一次出诊,刘慧莹也从当地群众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里,读到了信任、感激和真情。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让她总想着能为同心当地百姓多做些事。
“阿姨,这个检查会有点难受。”在为一位老年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刘慧莹一边叮嘱,一边帮她把头发绑好,放在身后。
支气管镜检查,需要将一根插管通入患者气管。由于医院医疗资源有限,刘慧莹所在的科室只能提供局部麻醉,病患不适感会增强。
“别担心,你手很轻,我一点都不疼。”检查结束,那位阿姨轻轻拥抱了刘慧莹。那种拥抱带来的温暖,让她的心头瞬间涌上一种难以言状的幸福感。
“传递医疗技术,也是在传递一种理念。”刘慧莹这样说。此后每次检查、治疗,刘慧莹都会带上医院一位同科室的医生在旁观摩学习,直到他能够独立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检查完成,刘慧莹还会普及一些健康常识,提醒患者注意事项。
每天下班后,刘慧莹喜欢医院的院子里散步。这几年,院里的绿色渐渐多了起来。“用不了多久,医院的技术会上去的——就像这院子里的花草,不知不觉长得生机勃勃。”医院,她觉得,20年坚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值得!
冬至当天,刘慧莹与同心医院的“同事”视频通话。
“在同心县的日子,我进一步找到了医生的获得感”
一辆*车在土路上颠簸,扬起的沙土覆盖了玻璃,也钻进了车厢。
到达目的地,中心血液病医学部专家张锡刚打开车门下了车,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荒凉,身上的*装落了一层沙土。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评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年,健康扶贫医疗队队员们一起参观同心县水库。这个水库几乎干涸,河床满是裂缝。看着河床那深不见底的裂缝,张锡刚想到了同心医院的建设“缺口”:缺器材、缺人才、缺技术……
医疗队的到来,医院带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先进技术,还带来了一批器材和经费。但健康扶贫最关键的,还是对当地医疗人才队伍的培养,以及技术上的帮扶。
医院缺医生,缺好医生。医院的情况,张锡刚一行人制定了培训带教的计划,以签约的形式“一对一”带教医院技术骨干。
一个人带教一个人,一颗心连着一颗心,这样的真情扶贫,一“扶”就是二十年。
年7月,该中心肝病医学部专家张宁,如愿坐上了去往同心县的列车。
张宁说,宁夏就是她的第二故乡。30多年前,张宁的父亲曾在宁夏当兵。因出生在宁夏,所以父母给她起名“宁”。长大后,张宁出国求学。学成归院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下“到同心县扶贫”的申请书。
在同心医院,张宁负责帮扶中医科室。对张宁而言,她最想去的地方是最艰苦的村镇,在那里为乡亲们义诊。
没多久,张宁成了当地最受欢迎的医生。她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不用仪器检查就能诊断出各种病症。
一次,一位前来就诊的老大爷引起她的注意。老大爷说,他每天晚上心慌气喘,要求“继续服用治疗心脏病的药”。
没有着急开药,张宁先是询问了老人的生活习惯。通过问诊,她发现,老人可能不仅是心脏的问题,同时还患有支气管疾病。她开具了一张药方,说明用药疗程,请老人按时服药。
一个星期后,老人面带笑意复诊,精神也好了很多。“我感觉晚上不气喘了,心脏也舒服了许多,能睡个安稳觉了。”老人手指指向门口,笑着问,“我在养老院的几位朋友也有一些身体不适,您能不能帮忙给看一看。”
医生的成就感,来自于患者的衷心肯定。“在同心县的日子,我进一步找到了医生的获得感。”中心肝病医学部外科专家洪智贤说。
每次去义诊,扶贫医疗队不仅送药送诊,还帮助当地百姓树立健康理念。洪智贤一行人设计制作健康手册,在发放手册的同时进行宣讲。每一封健康手册背后,都附上了医疗队的联系方式。
回到北京,陆续有咨询电话打到洪智贤手机上。每次接电话,洪智贤都特热情,他觉得电话那头就是亲人。“乡亲们健健康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洪智贤说。
余灵祥(左三)在同心医院进行手术。
“这份穿越数载的甜,是彼此分享的喜悦,更是共同收获的甘甜”
“马院长,北京最近要举办与肿瘤相关的业务研讨,医院也来人参加吧。”得到会议组通知,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乳腺外科专家*焰,第一时间把消息分享给同心医院院长马瑞*。
“我们肯定到!上次交流归来,我们的医生肿瘤手术开展得很顺利!”电话那头,马瑞*兴奋地说。
自从年同心医院医生获得到北京学习交流的机会后,医院肿瘤外科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的历程。
*焰跟随健康扶贫医疗队到达同心医院。帮扶期间,医院成功进行了第一例甲亢手术。3个月内,*焰医院进行了近50台外科手术。
时间到了,医疗队员依依不舍回到北京,但医院。年,同心医院乳腺肿瘤的规范诊疗机制逐步建立,*焰别提多高兴了。医院的学科进步高兴,更为同心当地患者不用四处奔波求诊而由衷感到高兴。当地群众都说“能在家门口看病是一种幸福”。
医疗水平上去了,帮扶理念还需要再提升。“咱们一茬茬医疗队员去了同心县,同心县的医生也可以安排来北京进修。”*焰的建议一提出,便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
年开始,他们整修了部分宿舍,为同心医院进修的医生提供更好的环境。
医院坐诊。图片由健康扶贫医疗队提供
“卞主任,我计划下周去你那里进修,请多帮助。”信息是马菊莲发出的,她是同心医院妇产科主任。
“热烈欢迎!”卞丽红这样回复道。
此次进京,马菊莲想学习腹腔镜技术。对妇产科医生而言,腹腔镜能够扩大医生视野,帮助手术决断。马菊莲下决心要学习腹腔镜,源于卞丽红的一番话。
年,医院妇产科进行帮扶。医院,遇见一名患者——产后7天,她的腹腔感染仍没有好转。
县医院医生认为是“伤口感染”,卞丽红坚持认为是“腹腔感染”。医院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手术,把患者伤口切开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确是腹腔感染,而且必须进行引流,将脓血清除。
“其实检查不必切开伤口,如果我们有腹腔镜,那么就能够做到对患者身体伤害最小,并达到检查目的。”卞丽红说,“这项技术很快会在全国应用普及。”
卞丽红回到北京,两人交流依旧密切。自从卞丽红告诉她腹腔镜技术成熟后,马菊莲就决定来北京进修。这次她终于成行。
来到科室,卞丽红带着马菊莲到病房问诊,并为她介绍相关情况。晚饭时,聊到卞丽红给同心医院妇产科写下的规划书时,马菊莲特别高兴。
“现在我们已经发展很快,有机会你一定要去看看!”马菊莲说着,从兜里拿出一个用牛皮纸包裹的茶叶包,“医院时,咱们一起种下的枸杞树,如今已经结出了果实。”
马菊莲一边说,一边打开。里面是一把红枸杞,个头没有市面上的宁夏枸杞那么大,但一样红润可人。
卞丽红拿起一颗,放在嘴里嚼了嚼,笑了:“真甜!”
这份甜,不仅是味蕾感觉到的甜,还有来自心底的甜。马菊莲对记者说:“这份穿越数载的甜,是彼此分享的喜悦,更是共同收获的甘甜。”
“刘医生,我能够独立完成支气管镜检查了!”手机屏幕闪亮,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