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鲜艳造型各异的磁力珠,被标榜为“益智类”玩具,受到家长和孩子的推崇。可是今年以来,医院就收治了17个误食磁力珠的孩子。他们大多腹痛难忍,出现胃肠道穿孔的严重情况。医生痛心呼吁,这些危险玩具,家长们不要再乱买了。
从3岁福建男童体内取出的磁力珠,整整32颗。
3岁孩子半个月来老喊“肚子疼”,医生一查大吃一惊
浩浩(化名)今年3岁多,家住在福建省福鼎市。
半个多月来,浩浩老是喊“肚子疼”,经常玩着玩着,就捂着肚子叫“痛”,爸妈以为孩子只是寻常的肚子疼,没有太在意。
就在一周前,一家人在家看电视,新闻里讲到了磁力珠的危害,浩浩的爸爸心里一惊:之前给浩浩过一盒磁力珠,还是作为礼物送给孩子的。
浩浩爸爸马上打开游戏盒子一看,磁力珠的数量少了很多,孩子太小也说不清扔哪里去了。他赶医院拍了X光,发现浩浩肚子里有一串亮闪闪的磁力珠。
这可吓坏了浩浩爸妈,赶忙开车把孩子送到了离家比较近的温州医院(以下简称温医大附二院)。
4天前,浩浩被送来的时候,肠道已被磁力珠扭成了麻花状,腹部有大量脓苔,还有不少粪水,腹部有四处大的穿孔,分别在胃、大肠、小肠的位置。
7月6日下午,小儿外科的主治医生秦乐给浩浩做了肠胃修补术。
“磁力珠在肠道里黏粘成团,光是小心分离磁力珠就花了半个小时,然后整个肠修补手术用了一个半小时。”秦乐医生介绍,因为磁力珠的磁性很强,如果太用力分离磁力珠会导致肠壁破损更严重,所以整个手术只能小心翼翼进行。
“从手术的情况来看,孩子是分次吞下的这些磁力珠,一共取出32颗。”秦乐介绍,目前好好还在儿科住院病房,还需要几天的观察和恢复。
X光片拍到浩浩体内的磁力珠。
医生:市场上磁力珠磁力甚至超标80倍
磁力珠作为一种儿童益智玩具,因可玩性高、可变换各种造型,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欢。殊不知,好玩的磁力珠一旦被儿童误食,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
秦乐医生介绍,国际上常用“高斯”作为磁力的单位,根据国际标准,儿童玩具的磁力不能超过50高斯,而市场上一般卖的磁力珠磁力高达高斯,比国际标准高出80倍。儿童误食磁力珠后,它会穿过人体组织互相吸在一起,导致胃肠道穿孔或阻塞,需要通过多次手术才可清除,一旦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感染性休克,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
去年的时候,医院也来了位两三岁的小患者飞飞(化名),孩子送来时神志淡漠,腹部轻微触碰就有哭吵,腹腔感染严重,开腹后腹腔内渗液很多,腹壁、肠管上到处都是脓苔。
医院一查,孩子是因为吞下了许多磁力珠。
原来,飞飞家有两个孩子,哥哥大概六七岁,磁力珠是家长买来送给大儿子玩的,当时爸妈还专门告诫哥哥,“磁力珠不能吃下去”。
哪知道哥哥没有吃,反而把磁力珠当作“彩虹糖”喂给了2岁的弟弟吃,导致弟弟出现了很严重的胃肠穿孔。
虽然经过手术飞飞转危为安,但是看到这些小患者的痛苦,医生们连连慨叹,心疼不已。
淘宝上有很多的磁力珠店铺。
半年多17个医院就医
根据温医大二院的统计,半年以来,医院儿童外科已经有15例因吞食磁力珠住院的孩子,基本上都造成了消化道穿孔,进而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等危重症。医院收治14例,今年暴增的数据着实让人担忧。
“暑假已经开始,我们希望家长们能够意识到磁力珠的危害,从根源上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秦乐医生介绍,除了上半年的15例,今天又有两个孩子因为误食磁力珠被医院救治。
磁力珠又被称为巴克球,由几百甚至上千颗球状强磁石组成。这些
彩磁球颜色各异,有亮银、亮金、赤红、宝蓝等颜色,看起来很像糖豆,体积比巧克力糖还要小,直径只有3到5毫米,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来说,很容易把它们当成糖果吞下去。
小时新闻记者调查发现,磁力珠十分畅销。在网上购物平台搜索磁力珠,不少店铺中,磁力珠打着“狂暑季”的标签,月销量都在几百至上万不等。有些网店里,会在商品详情的不显眼位置注明“禁止儿童使用玩耍”。
不过记者注意到,所谓的禁玩年龄并不一致,从“8岁以下”至“14岁以下”不等,需要在成人监护下使用。注明“巴克球属于强磁物品,误吞食,如不慎吞食请立即就医。”
医生建议,
家里买过磁力珠玩具的最好带孩子去做个检查
“有些孩子可能从小到大都会玩,家长以为磁力珠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知道吞食之后的危害性。”秦乐医生介绍,孩子常常把磁力球当作彩虹糖吃下去,“不是一整串吃下去的,而是一颗一颗分批吃进去,最后导致肠胃穿孔。”
磁力珠最大的危害就是,孩子分批将磁力珠吃进去后,由于先后吞服的磁力珠处于消化道的不同位置,彼此吸附。消化道由于被磁力珠压迫缺血,最终导致坏死和穿孔。一旦穿孔发生,大量的消化道内的
食糜和粪便就会流入原本洁净的腹腔,引起严重的感染,甚至导致死亡。
在特殊情况下,磁力珠导致的穿孔会被周围组织紧密包裹,可能短时间内不会出现腹痛、发热、呕吐等家长能察觉到的症状,但这个并不意味着没有关系,因为肠管损伤也有可能在孩子日常活动中因为磁力珠摩擦、振动等情况突然加重,引起更为严重的症状和后果。另外,医患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一些特殊医学检查(如核磁共振)时,也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风险。
根据温医大二院的统计,上半年15个误食磁力珠的患儿,最小的不到3岁,最大的11岁,最集中的年龄段是在在2-5岁,其中男孩9例,女孩6例。
“这类玩具应该像暴力玩具一样,禁止生产和销售,家长们根本意识不到误食之后带来的危害。”秦乐医生说,尽管磁力珠的玩具使用说明里有标注年龄限制,但仍然阻挡不了很多家长和孩子去购买。
秦乐医生建议,如果家里已经购买了此类玩具的,家长们医院拍个X片,以避免小朋友误吞磁力珠却一直未发觉。
近年来,儿童外科处置的异物,除了磁力珠之外,还有水宝宝、大头针、纽扣、枣核等。一旦发现孩子误食异物后,医院处理,不要超过24小时。
延伸阅读:
5岁男童吞下46颗,胃肠十处穿孔仍住在ICU
5岁男孩腹痛、呕吐,手术中医生从其腹腔取出46颗磁力珠(巴克球)玩具,这些磁力珠已造成他胃肠10处穿孔——澎湃新闻年9月4日从温州医院了解到,男孩目前仍在重症监护室治疗。
年9月1日凌晨,温州平阳县一名5岁男孩因腹痛、呕吐,医院拍片发现腹腔内有一串手链样异物,连夜转院至温医大二院。
“患儿有肠梗阻症状,进一步检查发现肠胃道里有一颗颗互相吸附的圆形小珠,一看就是磁力珠。”温医大二院小儿外科主治医生何国荣告诉澎湃新闻。
1日下午,男孩接受了手术,术中发现胃、十二指肠、小肠内都有磁力珠。因有磁性,这些小珠在消化系统内隔着肠壁、胃壁互相吸附,造成胃肠10处穿孔,每处穿孔直径近3毫米。
“手术一共取出46颗磁力珠,光补穿孔就花了4小时,其中十二指肠的穿孔最危险,处理不好可能引发大出血。”何国荣说,所幸磁力珠没从穿孔处“跑”出,引发腹膜炎,否则手术难度更大。
男孩父母称,磁力珠是几个月前网购的玩具,平时儿子很喜欢玩。
磁力珠是一种磁力玩具,材质基本为钕铁硼、镀镍,每颗直径约5毫米。澎湃新闻搜索发现,网购平台上颗磁力珠售价约三四十元,标注适用年龄为14岁以上,但买家评价显示有不少低龄儿童也喜欢玩。
“磁力珠颜色鲜艳,有的孩子会误当糖果食用。”何国荣说。据该院统计,近三年已接诊15例吞下磁力珠后经手术取出的患儿。
林州六岁男孩吃肚里17颗磁力球半个多月后才被发现
无独有偶,孩子吃下磁力球的事件还不在少数。
17个玩具磁力球,居然被林州一名男孩吃进肚子里,在X光片下,这些球体连成一个“小手串”……7月16日晚,新医院儿科接待了这个小病人……
这个6岁林州男孩明明(化名),在7月16日下午突然腹痛,家长带他在当地诊所拍了个片子后,医院,最终被送往新医院急诊科。在这里,医生发现,孩子肚子里面竟然有一个“小手串”。经询问得知,这“小手串”竟然是孩子平时的玩具——磁力球。
按照孩子的回忆,吃下这些磁力球已是半个多月以前的事情了。7月22日,在医院病房陪护的明明妈妈说,由于自己工作原因,孩子平常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孩子平时特别乖,特别听话。这个玩具已经玩了好久了,珠子都已经褪色了,谁都想不到他会吃下去。”明明妈妈回忆,等后来孩子出现腹痛时,家里人怎么也没想到是孩子吞下磁力球造成的。
X光片显示,一排磁力珠清晰可见,细数竟有17颗,每颗珠子的直径约为0.5厘米。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明明在7月17日早晨被送入手术室。医生发现明明的肠子已有4处穿孔。经过紧急手术,医生将磁力球全部取出,目前,明明正处于恢复期。
7月22日,新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刘根生教授告诉记者,这些珠子聚集成两段,成弧形滞留在两段肠道内。由于两段磁力球相互吸引,两段肠壁被“珠子”挤压,造成两段肠壁4处穿孔。幸亏治疗及时,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据了解,仅新医院每年就有近30起儿童吞食异物而就诊的案例。据刘根生教授介绍,儿童消化道异物在儿科中很常见,尤其是6岁以前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非常容易吞食异物。刘根生教授告诉记者,发现儿童误食异物后,医院检查。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钱江晚报澎湃新闻大河报
流程编辑: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