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总是美食繁多的季节,什么啤酒小龙虾、麻辣火锅、海鲜烧烤,再搭配着冰激凌、冰镇饮料,让人一日三餐都吃不够!
然而吃是吃得开心了,却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其中,胀气就是一个令人头痛的烦恼,轻则打嗝、反酸、胃胀,重则反胃、恶心……甚至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
到底“胀气”是从哪里来的、会有什么危害?该怎么解决?别急,这些问题可可马上就帮你找到答案。
1,频繁胀气别忽视当心拖成老胃病
一般情况下,偶然出现的胀气可以自行缓解,但如果长期有嗳气、腹胀、胃胀等情况,要小心是胃肠道疾病的信号,千万别拖延成老胃病。
1,普通胀气:胃动力不足
我们呼吸、饮食时总会有气体进入胃部,食物消化也会产生气体,而胃的蠕动功能可以把它们排至肠道。如果没有胃病的人常常出现胃胀、气滞现象,直接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胃动力不足、消化功能不佳。
2,胀气反胃:胆汁反流性胃炎
胃与肠道连接处的幽门括约肌失调时,会导致胆汁、胰液等消化液反流入胃部,容易损伤胃粘膜引起慢性炎症。这种炎症又会导致长期腹胀、嗳气、反胃、呕吐和胃部有灼烧痛感等不良反应。
3,规律性胀气:十二指肠溃疡
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饮食不规律、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引发十二指肠溃疡,它是我国居民十分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患者容易在餐后1~3小时内出现胀气、嗳气、上腹部胀痛、钝痛或隐痛,服用一些食物或抑酸剂后可以缓解。
4,嗳气反酸:贲门松弛
贲门连接着食管和胃部,如果贲门括约肌松弛,那么胃内的食物、气体和胃酸等容易反流入食管,甚至是口腔,产生酸苦味道。贲门松弛很可能引起胃食管反流,严重时不但影响饮食和睡眠,还会加重食管粘膜细胞异常增生的风险,比如巴特食管或肿瘤。
5,非胀气型腹胀:器官病变
胀气时一般腹部鼓胀,但无具体压痛点,通常有腹腔空鸣声。但非胀气型腹胀则有可能是腹部器官出现了实质性病变,比如肿瘤、腹膜炎、结石、肝硬化或肠梗阻等,按压时有压痛点或肿块。二者之间有差别,要仔细对症区分。
2,让胃“消消气”这5件事别再做了
很多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胃胀的重要原因,而频繁胃胀正是胃病初露端倪。如何让胃“消气”,遏制住胃病发展,首先就要少做伤胃的事。
1,吃热饭喝冷饮
当食物进入胃部会刺激胃肠蠕动,分泌胃酸、胆汁等消化液,使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统中,引起体温上升。
但天气热时不少人贪凉,在吃饭时喜欢配着冷饮,会让胃部骤冷骤热,刺激肌肉组织神经收缩,像是在热水中放入冰块一样,立刻就产生大量气体,引发胃胀、胃痛。
口渴时最好选择25℃~40℃的温开水。餐后至少等30分钟再吃冷饮。
2,饮食过饱、边吃边喝
一般情况下,吃饭时喝水不会有问题,但由于流质食物在胃里排空较快,而大脑反应较慢,所以饮水过量时就会产生强烈饱腹感。特别是本身就有胃病、消化不良的人,或者常喝碳酸饮料、酒水等,都容易引起腹胀、呃逆、反酸、胃绞痛。
坚持每餐七、八分饱,饭时少喝水,或饭后30分钟时再喝水。
3,吃得太快,不嚼就咽
进食太急太快,会吞咽大量空气,又由于咀嚼不充分,咽下去的食块较大,十分容易卡住食道。狼吞虎咽还会加重胃部消化负担,引起胀痛、恶心、反胃。
每餐用时在30分钟左右为宜,食物至少咀嚼10次以上,老年人和消化不良患者更要充分咀嚼。
4,吃饭聊天、大笑
吞咽食物时食管打开而气管暂闭,但是如果边吃边聊、边笑,不但吞咽的空气更多,还更容易引起打嗝、岔气,使食物残渣滑入气管,造成呛咳、哽噎,甚至是窒息。
确认口中没有食物时再说话,或者说话时不要进行咀嚼动作,放慢语速。
5,产气食物吃太多
豆类、麦麸、苹果、桃子、洋葱、甘蓝菜、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地瓜、马铃薯等的薯类食物,在消化时都会产生大量气体,最好不要一次性食用过多。另外,乳糖不耐受患者在食用乳制品之后也可能出现胀气。
容易胀气、积食的人,可以在餐前半小时内适量服用健胃消食药物,或者在餐后半小时内食用一些熟山楂、白萝卜汤等,都可以助消化。还可以围绕肚脐按顺时针轻轻揉腹,有利于促进肠胃蠕动、加快排气。
3,腹脘胀气总不好,调理脾胃是关键
胀气虽然是个小毛病,却也是个大烦恼:打嗝会影响口气、排气困难又会加重便秘、肠胃不顺就吃不下也睡不好……
中医认为,常有胀气是脾胃不和的一种表现,人们在夏季的饮食习惯,尤其容易造成脾胃积热或积寒,引发脾胃失调。
1,降气除胀贴
将50克莱菔子研磨成粉状,取细末加适量*酒,调成干泥状。然后取3克左右的药泥制成膏贴,放在暖气上温热后,贴于肚脐处的神阙穴,可以缓解胃胀、乏力、口臭、牙龈肿痛等症。每天贴敷4~6小时,剩余药粉密封冷藏即可保存。
2,经典八珍糕
用适量的薏苡仁、淮山药、茯苓、白扁豆、莲子肉、芡实、白术、*参按比例一起研制成细粉,加白糖、糯米粉或粳米粉,搅拌均匀后蒸成糕点即可。
八珍糕是经典的调养脾胃、药食同补的食品,有健脾胃、振食欲、促消化的作用,适合大多数人,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作为日常的点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