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胡杨网」
各师市大力推进医共体建设——
服务更贴心就诊更舒心
近年来,兵团各师市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围绕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弱的问题,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全力推进医共体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卫生资源整合利用,让职工群众享受高效、便捷的优质医疗服务。
一师阿拉尔市、六师五家渠市、十三师红星市通过建设医共体,对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把优质医疗资源和先进医院,医院的诊疗水平,实现能力得提升,群众享实惠,改革见成效。
医院:与死神赛跑为生命接力
胡珺
医院副院长陈劢(右一)与阿克苏医院医护人员交流学术经验(资料图片)。*叶叶摄
日前,患者吐鲁洪·艾克拜尔来到医院复查,各项指标恢复良好。“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救治及时,我可能就再也见不到我儿子了。”吐鲁洪·艾克拜尔的爸爸听完医生说的检查结果,激动地握着医生的手说。
吐鲁洪·艾克拜尔今年21岁,吸入了有*气体导致中*,并出现心脏骤停、重症肺炎等症状。医院急诊科、神经内科全力以赴与死神赛跑,挽救了他的生命。
7月17日晚上11时,一师二团群众吐鲁洪·艾克拜尔下班后独自在关闭车窗的条件下开空调睡觉。
“吐鲁洪·艾克拜尔、吐鲁洪·艾克拜尔,醒一醒……”7月18日上午9时,家人发现吐鲁洪·艾克拜尔时,他已神志不清,没有了反应。“快拨打。”吐鲁洪·艾克拜尔的爸爸喊道。
接到电话后,医院二团分院迅速组织医护人员和车辆去接患者。在转运途中,患者心脏骤停、鼻腔出血,医护人员立即采取心肺复苏、补液等抢救措施。“患者病情危重,无法转到医院救治,需要医院专家前来诊治。”医院二团分院抢救医生打电话说。
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周志祥接到二团分院医生打来的电话后,立即带上急救药品和设备赶往二团分院。
患者的病情比周志祥预想的还要危重,呼吸衰竭、面部发紫,肺部出血大约毫升……“必须尽快清除患者腹腔内的血液,进行气管插管,给予生命支持,否则将有危险。”周志祥边说,边采取急救措施。
因二团分院医疗条件有限,确保患者暂时没有生命危险后,周志祥跟随患者立即转入医院急诊科,进行全面检查和救治。
到达医院后,周志祥以最快的速度为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初步诊断患者为脑水肿、中*性脑病、中*性心肌病、重症肺炎,病情危重。收住急诊重症监护室后,医护人员立即进行争分夺秒的救治,急诊科主任、援疆医疗专家周光居给予技术指导。
“立即给予治疗,减轻脑水肿病痛,改善心功能、抗感染、使用呼吸机……”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元飞说。
经过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治疗及护理,6天后,患者终于脱离危险,心肺功能明显改善,医生为其拔掉气管插管、去掉呼吸机后,患者呼吸平稳、神志清醒。急诊科医生进一步会诊评估后,于7月25日将患者转至神经内科普通病房,进行康复治疗。
“患者虽脱离生命危险,但精神状态差,反应迟钝、烦躁不安,我们需要给予患者高压氧、调整精神状态等治疗。”神经内科副主任杜怀文说。
经神经内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的精神状态好了。
8月13日,吐鲁洪·艾克拜尔出院了,但后续依然需要在二团分院吸氧治疗,以防病情恶化。
8月20日,吐鲁洪·艾克拜尔来到医院复查,检查结果显示恢复情况良好,他父亲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医院发挥医共体作用、多学科合作救治患者的实例,数不胜数。
周志祥说:“自建立医共体起,医院医院提升急救水平,团场医院利用医院的优势医疗资源,及时挽救了很多危重患者的生命。”
医院:建设医共体,让患者有“医”靠
兵团日报记者莫丽德尔·塔帕衣
8月23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田丰(左)在医院新湖农场分院为患者检查身体。多明忠摄
“没想到现在转到医院看病这么方便,以前要等很多天时间才能有床位,手续要办很长时间才能办好。”8月20日,六师芳草湖农场职工刘丽萍说。
一周前,刘丽萍因身体不适到医院芳草湖农场分院就诊,明确病因后,医生建议她去医院进一步治疗。
刘丽萍说:“一想到要预约床位、排队挂号,还要办理很多手续,我就头疼。”刘丽萍说,当时孩子都在上班,平时看病医院,转院对她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这次转院却没有她想象得那么难,不到两天时间,刘丽萍就来到医院开始治疗。
确定患者需要转院后,医院芳草湖农场分院就立刻联系医院。根据患者病情,医院开辟绿色通道,使刘丽萍可以直接去医院住院治疗。
“在这里不用重复做检查,也不用等待预约床位,来了就可以住,同时还减少了相关的费用。等病情好转了,我就可以回芳草湖农场分院治疗,这样的转院治疗对我们来说,太好了。”刘丽萍说。
在医院,像刘丽萍一样享受到便捷转院服务的患者不在少数,这得益于医院同质化、规范化管理的全面推进。
医院选派11名优秀干部赴团场分院任职,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同时,制定医院医疗专家团场分院坐诊表,派遣资深医师余人次,定期赴团场分院坐诊、查房及授课,全力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工作,不断满足职工群众就医需求。
“以前,我的腰和腿痛得厉害,想做针灸理疗只能去医院。现在,医院把中医科医生派到团场来了,看病报销比例高,真好。”六师一○三团职工吴翠霞讲述她看病的经历和变化。
对于团场的患者来说,在家门口就能找医院中医专家看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医院一○三团分院副院长崔怀峰的门诊办公室里,前来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
崔怀峰是医院针灸推拿科的负责人,他帮助一○三团分院建设中医馆,推广中医理疗技术。现在,该分院已开展多项中医理疗技术。
家门口看好病,让患者有“医”靠。医院加强团场分院中医馆建设,安排中医专家到一○二团分院、一○三团分院、共青团农场分院定期坐诊。目前,医院一○二团分院、一○三团分院已开展中医理疗技术。
近年来,医院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加入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模式,建立了以医院专家为主的28个签约服务团队,签约团队专家组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守门人”作用,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智慧医疗,让“远医”能治“近疾”
兵团日报记者郑娅莉通讯员刘晖
医院互联智慧门诊医生通过智慧医疗远程会诊系统服务团场患者(资料图片)。张启鹏摄
“家庭签约医生经常给我丈夫量血压,检查身体,叮嘱吃药的注意事项,特别关心我们。”提到家庭医生,十三师红星一场居民杨兰芳高兴地说。她患高血压病有20多年了,日常主要靠药物控制病情,家庭签约医生让她省了不少心。
8月2日一大早,医院医生刘振坤来到自己的签约服务对象杨兰芳家,为杨兰芳和她的丈夫量血压、听诊,了解他们近期的健康情况。自去年签约成为杨兰芳的家庭医生后,刘振坤每隔几天就会上门为杨兰芳和她的家人提供医疗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推进医院医共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开展以来,医院合理安排签约服务目标任务,优先做好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签约服务,把贴心的服务送到职工群众家里。
“好的,我继续吃药,定期复查身体……”短短20分钟时间内,十三师华宇名庭小区居民王甦红就完成了身体复查。
2个月前,王甦红因患胃肠炎病在医院住院接受治疗,按照医嘱,出院后,医院进行复查。王甦红说:“有了这个平台,很快就可以知道检查结果,这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
王甦红认为看病方式的改变源自医院诊断、治疗、康复全程医疗服务链的建成。
搭载信息化的快车,医院充分发挥“互联网+卫生健康”的优势,积极构建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慢病控制、基层首诊、逐级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居民健康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诊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方便患者就医。
红星一场居民马建玉的母亲患有急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疾病,且下肢行动不便。以前,马建玉的母亲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医院住院治疗。有了智慧医疗远程会诊系统后,她觉得看病变得不再那么麻烦。
*田农场退休职工沈万玉和马建玉的母亲有着同样的感受。沈万玉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已有10余年,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外出就医很不方便。现在,通过智慧医疗远程会诊系统,医院挂号,就可以享受医院专家提供的诊疗服务。
“医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医院的医生和患者受益匪浅。”医院工作多年的医生宋贵儒深有感触地说。
目前,医院利用信息化平台,对全师9万多名居民的健康档案进行了电子化管理,为卫生部门进行多发病、慢性病监测提供数据参考。
“医院利用智慧医疗远程会诊系统,医院进行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医院统一提供消*液供应、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等服务。”医院副院长杨红伟说。如今,得益于医共体的建成,医院医生的业务水平明显提高,患者上转率逐步下降,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师、常见病多发病不出团场、小病不出连队”的目标。
《兵团日报》(年08月03日第01版)